彭兰:从众媒到智媒:泛传播时代的传媒业生态
2016年中国全媒体高峰论坛
彭兰:从众媒到智媒:泛传播时代的传媒业生态
2017年01月06日 17:01:37 浏览量: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彭兰
这样的个性化的推送到底会对未来的信息格局产生什么影响呢?在座的好多老师、同学们都有一定研究,最典型的就是信息简化。就是被自己所关注的小小天地所包裹,最后变成“井底之蛙”。但是从用户角度来看,可能会因为考虑以更小的成本获取信息,不得不跟着我们的算法走。未来算法的提升需要达成一种平衡,综合个性化服务和公共化服务的平衡。
我在1999年写过关于个性化服务的小文章,我相信未来社会还是需要共识的达成,需要公共的行动。过去的大众媒体在这方面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但是当今天大家只在自己的个性推荐里寻找某些感兴趣的话题时,是不是会把一个一个的用户变成一个一个所谓的信息简方,最后很难形成社会共识,很难形成社会整合。未来的算法是否有一种必要去完成对这个问题的回应,这是技术公司要去做的。
接下来新一代平台会出现在VR/AR、视频方面。
我们现在很多平台看上去是解决生活、工作需要的,比如说淘宝、地图、天气服务等等,但是这些平台慢慢出现了部分媒体化的痕迹,比如说墨迹天气中可以看到很多新闻,高德地图里可以看到很多新闻,甚至淘宝里也会出现专业化新闻。这些平台是基于生活场景做一些新闻推送,所以某种意义上他们也在抢夺我们的用户,特别在专业领域中这种动向需要我们关注。
未来更有可能的大趋向,几个不同的机制的平台会产生融合,未来媒体市场在哪里?媒体机会在哪里?需要我们对在大格局了解的基础上再定位。
第四,信息终端与生态的重构。
谈智能终端,大家现在谈的比较多的是可穿戴设备,但是除了可穿戴设备之外,未来在物联网领域中、在家居内部发生的智能化变革也会给我们带来新的信息模式。每一个家居类智能物体可能都会变成对人的一种数据化描绘,或者需求的外化。你的冰箱在外化你在食品消费方面的需求,冰箱空了意味着你要买东西了。未来智能时代,这个冰箱有可能自动下订单,未来智能家居对于我们家庭内的信息生态可能会有一定影响,这个似乎没有涉及到公共信息层面,但是个人信息会有比较大的变化。
车,也是一种新的媒介或者新的终端部分。当大家谈无人汽车时,从传媒者的角度来看我们要看到车在未来式信息系统,不仅仅是无人驾驶技术,因为无人驾驶技术包含了车和人的互动、车和车之间的互动,车和交通系统的互动、车和红绿灯系统互动。除了挑选一个堵车更少的路径之外,还可能和医疗系统连接在一起,发生车祸120救护车自动来了,这个系统可能和保险公司联系在一起,可能警察系统连接在一起。包括车和公共信息的交互,每一辆车为地图服务,看上去这个对今天的传媒业似乎影响不是那么“迫切”,但是从未来展望的角度来说,我们需要注意到这样一些在未来可能同样进入传媒业的技术和动向。
关于人价值的思考,是我们最终必须要思考、要面对的问题,甚至最后会成为我们最核心的问题。我们对于技术的驾驭能力最终取决于我们对于技术认识的深度,以及对人和机器未来关系的思考。
对算法开始大行其道的时代,我们可能需要更多警惕,我们对这其中存在的风险和陷阱的思考,甚至是判断陷阱和风险的能力需要逐步提高,否则我们在某一天会因为算法而迷失。
当然,我们还需要在机器给我们描绘之上的解读能力,包括对价值判断、信息真伪的判断,吴飞老师好几年以前写过关于在新媒体时代专业主义的文章,我在《新媒体导论》这本书里引用了,当时有很深的共鸣。
实际上今天我们谈专业主义并没有过失,甚至可能今天到了更需要谈专业主义坚守的时候,但是在机器已经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新闻生产领域、在所谓人工智能和其他技术已经不可避免地影响我们新闻生态的时代,我们可能需要某种新的思考,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坐标体系需要再做一些迁移,有些东西是要坚守的,但是不是只能够待在原地?待在原地在一定意义上会消去我们真正希望服务的用户。没有用户,媒体价值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受到影响。
所有这些思考,都是为了达成一个目标,就是“为了让机器时代人还具有价值”。
责任编辑:安佳璐 [网站纠错]相关阅读
- 2017-01-06杭州市唱响“杭州正能量”网上好声音
- 2017-01-06二〇一七,总有一款 “新 ”生活适合你
- 2017-01-052016中国互联网10大现象
- 2017-01-05深度融合构筑媒体新版图
- 2017-01-01《浙江日报》新年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