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瓯乐重现璀璨春光

2019年04月29日 11:36:38 来源: 宣传半月刊 作者: 慈溪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华红

  瓯乐穿越千年,与越窑青瓷相伴相生。清越婉约、优美动听的敲击之音不禁勾起人们对唐宋文人击缶而歌的无限遐思,由衷赞叹厚重文化积淀滋生的这片葳蕤春光。从《上林追忆》《越·瓷风》到《月下笛》《春晓》,再到瓯乐音画《听瓷》,青瓷瓯乐一次次让大家惊艳,更接连捧得全国群星大奖、“上海之春”国际艺术节“江南丝竹”大赛金奖等桂冠,成为慈溪市一张闻名遐迩的文化金名片。

  “瓯”即“碗”,因产于越地而叫“越瓯”,瓯乐就是击碗演奏。它是用陶瓷土制成的乐器和器皿进行音乐演奏,并以“越瓯”为主奏乐器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及表演技艺。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宋时期,瓯乐就已经流行,常见演奏于民间茶楼、酒馆、梨园、乐坊及皇室贵族的厅堂。进入新时代,瓯乐得到复兴与发展,奏响一曲曲恢弘壮丽的盛世华章,使传统文化焕发蓬勃的生命力。

  音画《听瓷》:

  返璞归真的清雅诗篇

  《听瓷》分“叩天”“元尘”“拙焱”“汲露”“锻烁”“祈桑”“听瓷”七个篇章,以金木水火土五大元素为铺垫,融合音乐、舞蹈、多媒体等多种艺术表现方式,展现了上林湖越窑青瓷的发展脉络、烧制工序和窑工生产制作的场景。瓷片琴、瓷编钟、瓷盘、瓯碗、瓷笛、瓷埙、瓷磬等20多种乐器共同演绎一场美轮美奂的视听享受。

  人类还没有形成语言和音乐时期,木与石、石与石等敲击之声就已呈现节奏的最初魅力。《诗经》描述西周巫女舞蹈时“坎其击缶,宛丘之道。无冬无夏,值其鹭翿。”古人以茶碗为器,以其最纯净的音质叩击出清脆、雅致、动听的旋律。《听瓷》,顾名思义是聆听青瓷的声音,用洁净的瓷音奏一曲雅乐,让听众凝神静气体会返璞归真的心灵之旅。

  每一部作品都凝结了主创人员全部心血,《听瓷》也是酝酿多年后的成果。不同于以往瓷乐和民族管弦乐平分秋色的作品,《听瓷》让乐音真正回归到瓷的本真,整场演出以“越瓯”为主奏乐器,而其他乐器以及舞蹈、多媒体等方式都弱化到辅助的作用。这正契合了近年来瓯乐追求瓷乐纯粹极致的发展方向。

  整台演出邀请了中国鼓王张仰盛等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主创,在视觉和质感上都力求给人全新的感受。总导演是和著名舞蹈家杨丽萍合作表演《雀之恋》的现代青年舞蹈家王迪,他将青瓷瓯乐的音乐特性发挥到极致,在每一个篇章中加入了大量的即兴演奏,凸显其空灵悠远的特色,营造至真至纯的艺术境界。

  从2017年底的首次试演到最近在慈溪大剧院的首秀,《听瓷》俘获了无数人的心,演出票每次都早早售罄。现已收到北仑、鄞州等地多次邀请,明年春节前后还将在浙江音乐学院演出。

  越瓯之乐:

  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

  瓯乐是越瓯之乐,其区域分布与越窑的生产发展及越窑所在地人民生活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越窑是中国最著名的窑系之一,越窑青瓷被誉为母亲瓷。慈溪是越窑青瓷主产地,上林湖越窑创烧于东汉,至南宋时停烧。唐宋时,上林湖一带已是越窑的生产中心,窑场规模庞大、产品种类丰富、制作工艺精美,代表了这一时期制瓷业的最高水平,诞生了青瓷的巅峰之作“秘色瓷”。至今那里仍散布着近200处窑址。

  中国历来就有以陶瓷乐器和日用器皿演奏音乐的传统。青瓷瓯乐则是该乐种里最古老的一种。唐代宫廷乐师段安节所著的《乐府杂录》里写到“武宗朝,郭道源为凤翔府大兴县垂,充大常寺调音律官,善击瓯。率以邢瓯越瓯共十二只,以箸击之,其音韵妙于方响也。”唐朝诗歌中也有提到“越器敲来曲调成,腕头匀滑自轻清,随风摇曳有余韵”。后来随着越窑青瓷的衰弱,青瓷瓯乐也开始走下坡路,逐渐湮没了踪迹。上世纪70年代以来,镇海、海盐、德清、上林湖等地先后出土了青瓷甬钟,钮钟、罄、铃等,使瓯乐重新回到大众视野。尽管专业的瓯乐师越来越少,但仍有不少民间艺人会敲瓯乐。20世纪90年代,慈溪人章均立从民间艺人那学会了演奏瓯乐,成为新一代的传承人,为瓯乐的研究和发展开启了良好开端。这一传统文化也受到了慈溪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开始得到挖掘和整理,走上了传承复兴之路。2009年,慈溪市青瓷瓯乐艺术团正式成立,青瓷瓯乐也被列入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慈溪市青瓷瓯乐艺术团从此肩负起瓯乐文化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的重任。作为国内仅有的一支瓯乐团,瓯乐团对青瓷性质的打击乐器的性能及表现力有着十分成熟的理解和把握,对中国民族音乐作品也有着深刻的认识和处理能力,现有演职人员50余人,既能在创作和表演上精益求精,也能够注重理论研究,每年的越窑青瓷文化节都会举办青瓷瓯乐创作与传承发展研讨会。

  精雕细琢:

  闻名遐迩的文化名片

  艺术创作的生命在于风格独特,并具原创性和时代感。瓯乐团多年来以传承唐宋青瓷瓯乐、展示千年越窑古韵为己任,注重文艺精品创作和特色品牌建设,邀请众多知名作曲家加盟,创作了《上林追忆》《越·瓷风》《月下笛》等一大批高品质高水准的瓯乐节目,打造成为慈溪市闻名海内外的一张文化金名片。

  2007年3月,慈溪市青瓷瓯乐艺术团参加由文化部主办的全国群星奖大赛,青瓷瓯乐以一曲《越·瓷风》获得最高奖群星大奖。同年,《月下笛》作品参加上海世博会“中华元素”创意大赛获金奖。2011年,《春晓》获“上海之春”国际艺术节“江南丝竹”大赛金奖。2017年,《秘色乐集》获浙江省第十届音乐五道街兰花奖铜奖,《秘色重光》获得了宁波市“五个一工程”。

  瓯乐团还应邀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民族器乐大赛、上海世博会、APEC高管会议、中日韩外长会议等重要展演,并远赴美国、德国、法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演出,获“浙江省优秀社会文艺团队”等荣誉。2017年,由市青瓷瓯乐艺术团倾情献演的“越风瓷韵”越窑青瓷瓯乐音乐会在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连续上演3场,受到新加坡总统陈庆炎的接见和慰问。

  2001年,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作者、著名作曲家何占豪参观上林越窑青瓷遗址时,被青瓷瓯乐深深吸引,立下了弘扬和发展瓯乐的宏愿,欣然担当欧乐团的顾问。这之后,瓯乐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受到了音乐界的广泛关注,一大批知名作曲家慕名而来。国家一级作曲、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顾冠仁;上海音乐家协会主席,曾任上海乐团团长、艺术总监的徐景新;国家一级作曲,曾任上海民族乐团副团长的周成龙;国家一级作曲、上海音乐家协会理事、华东少儿民乐研究会会长傅沛华……专家学者云集,一起为瓯乐的“重生”出谋划策,合作完成了多个经典的瓯乐作品,也为观众们奉上了一台台精彩的演出。

  老树新枝:

  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这些年来,瓯乐一直在寻求突破和创新。音画《听瓷》可以说是一次颠覆,真正让瓷乐器的演奏占据了主导,融合了舞美、设计、装置等。这也是我们坚持的方向——做纯净的瓷乐。”瓯乐团总经理谢杰锋说,瓯乐是慈溪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要把传统的东西做好必须是立足于传统的创新。

  瓯乐这种传统文艺形式亟需通过新的创造转化成现代审美形式,才能使传统得以继承和发展,获得新的生命力。瓯乐团始终坚持不懈地寻求着转变和革新,力图老树发新枝。2017年,市青瓷瓯乐艺术委员会成立,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戴路青、沈叶,南京艺术学院教授许志斌、上海大学教授单林、青年指挥家阮明奇等倾力加盟,共同致力于瓯乐的传承与发展。他们中既有现代时尚、紧跟国际潮流的年轻音乐家、舞蹈家,也有文化素养深厚、技艺精湛的老艺术家。目前,欧乐团已经和上海音乐学院、浙江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建立了协作关系,在人才培养、艺术创作、项目运作上开展不间断的深入交流与合作。

  近些年的瓯乐作品内容更加多元、形式更加多样,艺术特色日益彰显,思想的深度和文化的厚度进一步显现。作品更多地将音乐融化于舞美、设计、舞蹈等元素,在创新发展上做了有益的尝试,通过作曲技法的改变来获得瓯乐的新音色、新音响,运用舞台式的空间平台拓展瓯乐的表现空间,将余姚腔等素材与瓯乐相结合取得不一样的效果等。

  瓯乐的乐器研发也取得了突破。欧乐团长期和市越窑青瓷研究所合作,研发适合瓯乐演奏的乐器,在音色、音准、音域上下足了功夫,已经研制出了10多大类30多种瓷乐器。明年,欧乐团还将与上海民族乐器厂合作研发更多的乐器,来提高瓯乐的艺术表现水平。

  千年前,越窑青瓷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越洋过海成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大使”,如今,瓯乐也作为慈溪对外交流的窗口,承载起文化复兴的历史重任,将慈溪的风土人情、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播到“一带一路”国家甚至全世界,助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责任编辑: 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