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照现实 与民心相近

2019年03月05日 16:39:09 来源: 宣传半月刊 作者: 本网记者 张磊

《我不是药神》剧照

  豆瓣评分8.9、微博热搜居高不下……电影《我不是药神》上映后备受好评。影片用极具现实主义的手法打动了每一位走进电影院的观众,票房一路飙升至30.38亿元,获得口碑、票房双丰收。作为一部现象级作品,《我不是药神》展示了国产电影的创作实力。

  爆款何以成为爆款?答案只有一个,植根于现实的走心。

  美国著名批评家韦恩·布斯说,真正的小说一定是现实主义的。对于电影来说,这个说法同样适用。《我不是药神》始终以高频率高热度受到观众追捧,关键在于它真实地反映了我们现实生活中最受百姓关注的话题。其成功之处在于“现实主义路线”,不仅描写民众真实的生活和内心想法,而且直击癌症患者和看病贵的民生痛点。这部现实主义题材电影作品的走红,体现出了现实主义创作的蓬勃姿态和伟大力量。当然,影片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创作团队对作品的严谨创作态度,演员的精湛演技,以及内容贴近受众对现实生活的强烈关注等等。

  《我不是药神》完成了一段走心之旅。在影片中,普通中年人程勇经营着一家保健品店,失意又失婚。一位不速之客的到访,打破了程勇的平凡人生,他从一个交不起房租的男性保健品商贩,一跃成为印度仿制药“格列宁”的独家代理商。收获巨额利润的他,生活剧烈变化,被病患们冠以“药神”的称号。但是,一场关于救赎的拉锯战也在波涛暗涌中慢慢展开。影片中“哪家还没有个病人?为治病花的钱还少吗?”这句来自普通家庭的心里话,更是直接击中了无数人的心灵,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

  当然,影片也塑造了一批鲜活的底层人物形象:程勇卑微而破落,从一个需要钱救父亲性命的落魄商人变成一个充满情怀和责任的“救世主”,吕受益谨小慎微地活着,“黄毛”彭浩出身农家却正直刚烈,刘思慧为救女儿不惜一切代价……在每一个人身上,我们都能看到现实生活场域中活生生的人,他们对于“生”的渴望,以及对于命运的乐观抗争。

  中国人自古就有“敬神如神在”的传统,《我不是药神》所传递的不是“神灵”的力量,而是信仰、希望、理想和愿景,它关乎每一个个体生命,所指向的是人性的善与恶、美与丑、法理与情理。电影很巧妙地没有将矛头指向制度、医药公司,而是指向了人心,选择了用前半部分喜剧、中段严肃、结尾略为煽情的方式讲故事。在影片的结尾,一种罗曼蒂克式的幻想将理想与现实拉近,用非常煽情的方式将矛盾体抛出,引发人们更深入的思考。

  普通人的成长和自救让整部电影的基调也变得明朗开阔起来,影片也在传递一个向善、向上的积极价值观,这恰恰体现了中国现实主义电影创作的生机和力量。近年来,《鸡毛飞上天》《欢乐颂》《战狼》等影视作品热播,这些作品有一个共性:都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心声,重视作品所传递的社会价值。这其实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启示:成功的文艺作品记录和探索人的精神和心灵世界的宗旨不变,所坚持和恪守的现实主义的文化立场不变。

  观照现实,与民心相近,这正是《我不是药神》最成功之处。

责任编辑: 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