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人的工匠精神

2018年08月07日 11:11:45 来源: 宣传半月刊 作者: 浙江省非遗保护中心 潘昌初

  王星记折扇展览馆内收藏的象牙扇

  术到极致,几近于道。中国古代工匠把对自然的敬畏、对作品的虔敬、对使用者的将心比心,连同自己的人生体悟,倾注于一双巧手,创造了远超西方的古代科技文明。随着农耕时代结束,一些与现代生活不相适应的老手艺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工匠精神”永不过时。作为一种优秀的职业道德文化,它的传承和发展契合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肩负起文脉的薪火传承

  里查德·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提出“文化传播单位”概念,通过这些文化基因的发展、扬弃或变异,终于逐步促成了人类精神体系的代偿增长和演进。“匠人”就是通过手艺来表达一定的思想和境界,使“道”具象化、肉身化。传统的手艺和其所坚守的知识信仰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不管开展何种保护工作,非遗保护的落脚点在于“传承”。

  王星记生产的折扇,自古就有“杭州雅扇”之称,老艺人86道工序做出有着“一把扇子半把伞”美誉的黑纸扇,加以充满书卷墨气的扇面艺术,细致而严谨的传统技艺,从一个侧面代表了千百年来江南人对生活品质的孜孜追求和对文化传承的担当。许多德艺双馨的优秀传承人用他们的坚持和专注,为文脉的薪火传承作了最好的诠释。

  从成立之初直到今日,王星记的每把扇子都是纯手工制作

  创作无愧时代的优秀作品

  一个人所做的工作是其人生态度的承载,一生的职业是其志向、理想所在。

  在机器化生产的现代工业社会里,一个富有坚实意义的世界消失了,一个安宁的家园瓦解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逐渐超过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而成为主导价值。因此,改进作品的设计,增加作品的文化意蕴,提高作品的审美趣味和格调,就成了传统工艺传承人的一大难题。当前,党和国家对文化事业高度重视,给予传承人很高的社会地位和荣誉。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是当代非遗传承人的崇高使命。我们应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人生应该要有点诗意

  人间有味是清欢。“孔颜乐处”是儒家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也是中国知识分子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在充斥着物质利益的当代社会,“孔颜乐处”无疑是非遗传承人安身立命、心灵环保的精神家园。诗意人生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身上也应该有所体现。《强人精神》的作者秋山利辉如此概括:“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术更重要,有一流的心性,必有一流的技术。”

  2017年4月起,浙江启动了省非遗藏品的征集工作,得到了全省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积极响应。捐献的38件非遗藏品中的每一件,无一不代表了这门技艺在当代的最高水准,更是每一位传承人的巅峰之作。捐赠者除了精湛的技艺以外,人生境界也令人景仰。感念乡梓,不忘社会,把最好的作品展示给民众,把艺术捐给国家,这就是他们的诗意人生。

责任编辑: 季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