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河而名,因河而美
因河而名,因河而美
2019年04月29日 11:36:36 来源: 宣传半月刊 作者: 杭州市拱墅区委宣传部 王拮敏 杨瑾
杭州市拱墅区位于京杭大运河南端,因河而名、因河而兴,大运河文化是拱墅的根和魂。近年来,拱墅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市委有关决策部署,2017年以来,拱墅区按照区第七次党代会确立的“文化引领”战略,全面启动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专项行动,大力传承和保护历史文脉,推动文化的实体化、项目化、整合化、产业化运作,让运河文化渗透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渗透到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彰显运河沿岸名区的独特韵味。
谋划十大文化项目
2018年初,拱墅区编制出台了十九大之后全省首个区县文化发展规划——《拱墅区文化发展规划(2018-2021)》,部署开展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专项行动,明确要实现从小文化建设向大文化建设转变、从无形文化向无形和有形文化并重转变、从注重文化外延向注重文化内涵转变,提出到2021年努力建成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发展先行示范区的总目标。《规划》明确“九个一批”工程108个项目,谋划了“一址两街两园三馆两中心”十大项目建设,“一址”即半山历史文化遗址(含二十四节气主题公园、显宁寺、战国墓、水田畈),“两街”即新建祥符桥、运河湾两大历史文化街区;“两园”即大运河亚运公园、大运河中央公园(大运河大剧院);“三馆”即民俗博物馆(乡愁纪念馆)、文化规划馆、匠人馆;“两中心”即运河时尚发布中心、运河文化艺术中心。目前,十大项目正有条不紊地推进中。
除新建的项目,在当前新一轮杭州大城北开发建设中,拱墅充分挖掘历史文化民俗,让城市留下记忆、让老百姓记住乡愁。如保留、改造了吴家墩、拱宸、瓜山等农居点,打造成精品“运河人家”;持续举办大运河元宵灯会、半山立夏节、大运河婚典和大运河诗歌节等民俗活动,让优秀乡土文化、特色市井风情都能够得到活态传承。
拱宸桥 杭州市拱墅区委宣传部 供图
“文化+”助力大发展
2018年10月,郎朗艺术世界在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亮相,国际著名钢琴家郎朗谈及工作室落户运河畔的感受时说“大运河给我的感觉,有些印象派,有些浪漫,让人来了就不想走”。在运河文化的感召下,浙江省网络作家协会大运河创作基地,黄亚洲、孟京辉、天蚕土豆等名人工作室,杭州九剧场等一批民营文化体验点在运河两岸不断涌现,让拱墅成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拱墅不断增加各领域当中的文化附加值,推动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发展“硬实力”。如注重文化与数字经济的融合,运河文化使拱墅在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产业培育等方面更有文化厚重的独特优势,在打造智慧网谷、运河财富小镇等省级特色小镇,吸引新浪、奇虎360、华为等知名企业中发挥了独特作用。
注重与工业遗存、历史建筑的融合,LOFT49、丝联166、元谷创意园、乐富智汇园、浙窑陶艺公园等原有文创园区完成改造提升,让“夕阳厂房”托起“朝阳产业”;桥西历史街区获得浙江省文化创意街区称号,文创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运河文化也为拱墅休闲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旺盛的生命力。2018年,拱墅新八景出炉,运河、半山“一山一水”品牌越叫越响,桥西、小河、大兜路3大历史街区完成了提升改造,引入了琴棋书画诗酒茶香等优雅文化业态,成为杭州体验运河风情、慢生活的首选之地。
与此同时,运河亚运公园、运河大剧院项目,在设计、建设、使用等各环节,都考虑了场馆的利用率,为市民群众的健身休闲需求服务;在大运河文化节等文化品牌、文化活动的打造上,不断扩大群众的满意度,提升市民游客的满意度认可度。
运河南端是拱墅,运河文化看拱墅。运河文化是拱墅区最独特的资源禀赋,更是发展优势,做好运河传统文化与现代都市文明结合是拱墅区建设运河沿岸名区、引领杭州大城北崛起的关键之处。保护传承的目的不止于尊重历史、留住传统,更在于古为今用、守正创新,丰富当代拱墅人的文化生活,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 2019-03-07 在浙里尽享文化大餐
- 2019-03-07 非遗保护促进乡村振兴
- 2019-03-07 “有礼”扮靓文明城
- 2019-03-07 以和合文化为载体书写文明新答卷
- 2019-03-05 不忘初心,久久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