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华:为打造江城西郊大花园而奔波
徐小华:为打造江城西郊大花园而奔波
2018年12月29日 10:36:57 来源: 作者: 危岳
【人物名片】徐小华,49岁,1970年5月出生,2011年7月入党。先后当过村委委员、村委会主任,2017年4月在支部换届中担任江山市虎山街道江山底村党总支书记。在短短一年多间,江山底村党总支在他的带领下坚持党建统领基层治理,党组织堡垒多次被评为五星指数,各项事业快速发展,村容村貌日新月异,为打造江城西郊大花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一名村党总支书记, 徐小华时时以身作则,处处率先垂范,重工作大局,轻个人得失,埋头苦干,无私奉献,心系村民办实事,在“三改一拆”、“四边三化”、“项目推进”以及农房管控一户多宅治理等方面在全街道树立了亮点,作出了表率。
“江山底,江山底,各项工作干到底”,一张蓝图绘到底。这是江山底村党总支书记徐小华常说的一句话,在开展党建统领,基层治理工作实践中,他率先提出用“四底”工作法推进了村里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描红一片“底色”
江山底村坐落于我市城乡结合部的特殊区位、肩负着乡村振兴的特殊使命、承担着城市发展的特殊责任。在复杂的社会矛盾和繁重的工作中,村党总支、各网格支部班子成员始终贯彻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永远不变的底色”宗旨,以“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的枫桥经验作为基层治理的“底色”。在村党总支书记徐小华的带领下,充分发扬党员干部特有风采,真正做到项目拆迁不怕苦、矛盾调解不怕烦、履职尽责不怕累。
在江山底村,凡是党总支做出的任何决定,都要获得村中党员过三分之二以上通过,凡是村集体涉及到一万元以上的实施项目,均要通过村民代表表决,凡是村中做出的任何行动,都要在“三务公开栏”进行公开。真正实现了,党内事务党员决定,村中事情村民表决,村内事务群众监督。
为动员全体村民积极参与村庄发展谋划,集中村民智慧,徐小华要求各网格支部党员提意见出主意,向村党总支提交项目方案。于是,不少党员提出将省“一村万树”银杏园打造成“党群公园”;塘头网格支部中年轻党员从事电商行业较多,提出了在村中建造电商大楼的建议;牛塘底网格支部发挥横塘志留系古生物化石的资源优势,提出了谋划建造地质公园的建议;鲁家山网格支部结合村中现有的两个大型休闲旅游项目,建议再投资1.5亿元开发百恋谷项目、投资2.5亿元开发文华度假村项目,谋划出一条18公里长沥青环村游步道项目,贯穿两个大型旅游项目基地,探索村企融合、推进村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路子。针对各网格支部提交的建议项目,徐小华及时召开村党总支班子会议进行分析讨论,在广泛听取多方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江山底村实际,提出了打造江城西郊大花园的美好愿景。
(二)夯实三个“底子”
在开展“一户多宅”工作中,开始很多村民不能理解,对于“一户多宅”拆除工作呈观望态度,自己明白新房子盖好旧房子本来就是“应拆未拆”,但内心又不愿意拆,村干部上门做工作时还抱着“这种情况又不是我一户,我不想先拆,如果别人拆那我也拆”的态度。这样导致这项工作进展缓慢。
面对这种情况,徐小华认为做好这项工作的第一个“底子”就是党员干部,只有充分发挥出党员干部的先锋带头作用,最难的“堡垒”也能攻下。为此,他多次召开党员干部会议宣讲开展“一户多宅”治理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战略决策,要求每个党员干部必须认清形势,从我做起,为全村群众作出表率。于是村里的老党员毛井流第一个表态“我先拆”;党员王灵燕则带头清空旧房物品,随时做好拆除准备。随着毛井流户老宅的拆除,村中“一户多宅”工作瞬间打开了新局面,仅仅18天时间,就拆除了17户,共2035余平方米,其中党员带头拆除面积达500余平方米。
在去年全省美丽乡村现场会召开前夕,江山底村接到了街道下达的紧急任务,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5户房屋拆迁,为美丽乡村精品线打造做好前期工作。在接到任务后,徐小华立即召开村党总支会议进行动员布置,并和相关党支部网格员天天深入一线,在拆迁户家中谈政策、拉家常,白天没谈拢,晚上接着谈。村民杨水雅去年刚刚丈夫去世,儿子又在宁波打工,对房屋拆迁顾虑重重,思想工作十分难做。徐小华亲自带队登门和杨水雅谈判,他耐心解释,以理服人,直到深夜零点才让杨水雅转变了思想,后经和她儿子通过电话后才同意签订拆迁协议。为了趁热打铁,防止杨水雅突然改变主意,徐小华和其他村干部在凌晨1点,连夜开车前往宁波和她儿子进行谈判,路上还差点因长时间驾驶分神出意外。
经过徐小华和党员干部们没日没夜的忘我工作,在短短20天时间内,精品线江山底村段内的5家拆迁户共2467.68平方米土地全部完成清零,交付绿化施工,得到了市领导的肯定。
同时,徐小华还充分发挥全村14个村民小组长网格员的作用,做西山路征迁项目的前期工作,仅用一个晚上时间就完成了项目涉及的46户农户、41.3亩土地的征收款发放工作,使项目得以顺利实施。
在重点项目推进上,江山底村也展现了特有的“功底”。省“一村万树”现场会启动仪式在江山底文化礼堂广场举行,仅用了短短的10天时间、240个小时,就完成了沿线2200平方米的违章建筑拆除。由于工作扎实,成绩突出,徐小华本人被评为“江山市项目攻坚大会战先进个人”。
在“土地整治大会战”项目中,江山底村高标准农田改造800余亩,垦造耕地近400亩,累计数量达1230余亩,占街道总量的80%。徐小华和村两委干部连续多月奋战项目一线,督促工程进度,配合施工方解决各种问题。目前,各项目推进状况良好,有望在今年11月底完成验收。
(三)做精四项“功底”
近年来,江山底村在六乱整治、五水共治、四边三化、三改一拆等重点工作的推进中样样走在全街道前列,在街道村社考核中,连续8年荣获一等奖。能有这么好的成绩,按徐小华的话说就是“功低”做到了家。
做好服务群众的“功底”。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以来,江山底村总计列出代办事项25项,让村民切实感受到改革带来的便利。特别是不动产权证办理、农村建房审批、低保核查等政策性强、准备材料多、涉及部门广的事项也实现了全程代办。此外,对于村内一些行动不便的特殊人员,村网格员还主动提供上门服务。在企业服务工作当中,村网格员积极发挥安全监管员作用,定期前往指定企业开展安全检查,确保企业安全生产;街道组团联村成员充分发挥各自岗位优势,为企业排忧解难:7月24日,虎山街道科技特派员陈小平还带领浙江省农科院、江苏省农科院专家前往利兴菇业现场指导食用菌生产种植,讲解目前可能发生的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做好化解矛盾的“功底”。近年来,由于“项目征迁”、“土地确权”等工作的落实实施,村中土地方面的矛盾较往年有所增加。针对这些新矛盾和新情况,要实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的目标,徐小华借鉴“枫桥经验”,进一步发挥各网格员、党员的作用,让每个网格员、党员都成为矛盾纠纷的调解能手,通过网格中一些细微的矛盾进行及时处理,确保将各种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仅今年以来就成功调解各类纠纷53余件,村里连续15年无刑事案件发生,连续20年无衢州及以上单位的上访事件。
牛塘底网格朱冬仙户,常年和邻居大小矛盾不断,甚至还因为一些小事情经常跑到街道寻求领导帮助解决,邻里关系呈老死不相往来的恶性局面。经网格员深入调查,主要问题出在她自己身上。于是,牛塘底网格长、网格员召集朱冬仙和周围有矛盾的邻居,在牛塘底网格支部开设“格中问礼”,把话放到桌面上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通过矛盾纠纷的一条条梳理,问题心结的一个个解开,邻里关系最终得到了有效改善。
做好“有礼”建设的“功底”。2017年徐小华当选为村党总支书记点的第一把火就是延迟建造办公楼,修建了一座600多平方米的文化礼堂。如今文化礼堂已成了村民健身休闲、文化娱乐、宣传教育为一体的精神家园。文化礼堂常态化开展“有礼”文化宣讲,丰富村民精神内涵;组织村民参加第五届村歌比赛,荣获金奖;相继举办“放歌新时代 文化进万家”传统文化闹新春活动、“衢州有礼 锦绣江山”江山非遗文化展演、“山水相依 诗路欢歌”为主题的江山、建德两地文艺晚会等各类文艺演出活动。一场场有礼宣讲、一声声村歌呐喊、一台台文艺演出,各式各样的文化礼堂活动让村民变的更加有礼,让整个村风民风有了显著的提高。
如今的江山底村青山环绕,流水潺潺,鸟语花香,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一幢幢新建的小洋楼伫立在宽敞的柏油路边,宛如一幅恬静怡然的风景画呈现在人们眼前。
俗话说的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有徐小华这样的领头人,有一个坚强的村两委班子,江山底村群众日子将越过越有奔头。
- 2018-12-28 江山峡口镇:探索“三众”模式加强基层治理
- 2018-12-28 江山市首个“村集体所有”冷库建成!
- 2018-12-28 恪守“忠诚干净担当”六字箴言
- 2018-12-28 柯城姜家山乡:领头雁年轻有干劲
- 2018-12-28 柯城姜家山乡:构建“党建+基层治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