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教育开启“抢育人才”新征程

2018年01月05日 17:37:51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吴彦 余晶晶

  新年新气象,新年新作为。宁波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迅速响应市委的号召,立即行动,开启“抢育人才”新征程,大力推进“名校名院名所名人”引进,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实现宁波人才高质量发展。2018年起,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将力争引进多所名校名院名所,建成1-2所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一流高校;面向全球争抢顶尖人才特优人才100名左右,高水平创新团队20个左右;实现研究生培养数量大幅增长,加快制造业应用研发紧缺人才和高素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

  抢定战略谋发展

  加快实施高教强市战略,推动成立以市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宁波市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领导小组,研究制发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实施方案,提升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驱动力。

  加大实施人才强教战略,加强顶层设计,成立市“名校名院名所名人”引进领导小组,立足宁波产业特色,出台更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加快引进国内外名人名师(创新团队)。

  深入实施产教协同战略,发挥宁波“国家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创新试验区”“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家级平台优势,整合政府、院校、企业和社会等各方资源,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打造城市发展新优势。

  抢建平台谋转型

  以“双一流”为突破口,推进宁波大学向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转型发展,打造尖端人才发展高地。支持宁波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每年1亿连续5年,科技创新中心楼群建设2.3亿。汇聚各类资源,创新体制机制,凝练学科发展方向,在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临床医学4个学科进入全球 ESI排名前1%的基础上,打造若干个高峰学科,争取有更多学科进入ESI前1%。

  以“高水平发展”为突破口,推进宁波高校在研究型、中外合作、应用型等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特色发展,打造应用人才发展高地。大力推进浙江大学宁波“五位一体”校区、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工程学院建设,巩固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国内中外合作大学“领头羊”地位。支持4所高校加快推进省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学校建设,努力跻身国内一流应用技术型大学行列。加快推进省重点(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力争有1到2所高职院校进入全国高职教育“高水平院校、高水平专业”建设序列。

  以“大平台”为突破口,推进科学技术中心平台建设,打造科研人才发展高地。建设浙江无线研究院等若干个重大创新平台,在海洋生物工程、新型功能材料、信息通信技术等领域积极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进一步深化宁波市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平台建设,努力在培育国家级协同创新方面实现重大突破。

  抢育人才谋提升

  实施专项计划,抢夺尖端人才。2017年宁波大学全职引进中科院院士赵玉芬、工程院院士陈剑平;在甬高校引进长江学者1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1人、浙江省“千人计划”入选者6人、钱江学者1人,引才层次创历届新高。截至目前,共引进院士2人,加拿大两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4人,“甬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21人、讲座教授17人,博士以上高学历人才1200多人、教授300多人,市“3315计划”创新个人25人,市“3315计划”创新团队9个。

  创新培养模式,做强“育人”文章。借力大院大所进行拔尖人才培养,成立院士工作站,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部级项目9项。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校企共建共管实践平台,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探索形成工学交替、“2.5+0.5+1”等多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浙大宁波理工学院P3特色实践教学体系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4所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创业率列全省前茅。

  健全保障机制,加强人才服务。根据《宁波市引进重点高层次人才配偶就业子女入学暂行办法》(甬政发〔2012〕84号),进一步落实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政策,指定相对优质的幼儿园、小学、初中供高层次人才子女入读,增强宁波吸引力。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要按照省委和市委的要求,站在新的起点上,高举改革大旗,扛起改革担当,抢抓机遇,打造人才发展高地,抢夺人才,形成人才集聚趋势,抢调结构,做强人才培养阵地,用奋斗实现宁波人才高质量发展,实现宁波教育内涵式发展,实现宁波名城名都建设战略目标。”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朱达说。

责任编辑: 朱琼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