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教师:基层治理的亮丽旗帜

2018年12月29日 10:36:49 来源: 作者: 刘香云

  星光融入苍穹,才能成就月明星朗的璀璨。浪花融入江海才能成就波起云涌的壮阔。每个党员凝心聚力,将奉献的精神融入基层治理的大潮才能不负青春,不负韶华,成就国家海晏河清的盛世。

  在紧张备考的教室里、在炎炎酷暑的家访路上、在拥挤嘈杂的清校途中,都有那么一群温暖而笃定的人,他们的名字叫党员教师。他们乐于奉献、勇于担当,他们树立起先锋模范的旗帜,用奉献的青春韶华谱写了基层党建的华章。

  站稳讲台,党员教师是最美丽的风景。

  每天晨曦微露,星月犹存的寝室楼前,祝老师就已经带着她温暖的笑容,风雨无阻地在操场跑步了。学生谁也不知道,2014年祝老师不幸被确诊为乳腺癌,2016年又查出甲状腺癌。从教24年来,288个月,8760多天,桃李满天,她已经和教育事业结下了难以割舍的情缘。不幸的是病痛折磨和对手术成败的焦虑,幸运的是苦难并没有压垮这位党员教师的意志,她乐观勇敢地重新站了起来。在她看来,锻炼远不只是为了秀朋友圈,也不是为了给自己一个交代,而是她爱自己的学生,她要顽强地和病魔抗争,坚强地活下来,与学生同进退。学考临近,考情严峻,她对学生隐瞒了病情,藏起病历。她擦干眼泪,收起倦容,像往常一样,亲切温暖地站稳她心爱的讲台,用心用情传递她的教育智慧。她就像一面不倒的旗帜一样,用生命在演绎党员教师对理想价值的思考和权衡,她的背影成为大家心中最美的风景。

  融情家访,党员教师是最贴心的纽带

  炎炎酷暑日、浓浓家访情。党员教师家访又出发了,他们把对学生的期许化成家访时的奔忙。行四都,过江滨,经白沙,下峡口、至广渡,他们不畏农村路途遥远,只为了解学生生活现状,洞悉学生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推进家校联合,共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和纽带。行进途中,几度迷途,多方问路,羊肠曲径考验车技,炙晒枯渴磨炼耐心。但家长电话殷殷期盼,说自家孩子因家远从未被家访,希望老师不辞盛情,能来家里坐坐。行至村口,就看见学生远远来迎接,有的骑着摩托车,有的徒步等待,简单而淳朴的师生情谊不需要言语,已经感动心头。

  家访中,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溢于言表。交流学生表现,督学考,促高考,明短板,扬长鞭,防溺水、保安全,老师们诚意满满。家访结束后,老师们辞谢家长留饭,笑称农家的草药茶、生花生,山泉水已经是最好的答谢,更何况还有一瓣大西瓜吃在口里,甜在心田呢。

  家访虽苦,意义可鉴。学生承载着家庭的希望,用心家访,装满爱,带上情,融入理,家校联合,才能构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党员家访不为名利、不为财富,只为他们心中超越血缘与亲情的大爱。就像前苏联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的:“教育过程中要充满爱和期待,如果把一份爱心放在家访中,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些基层党员们就如默默涌起的朵朵浪花,只为托起基层党建的澎湃潮水。

  志愿清校,党员教师是最可靠的护卫

  农村学校道路仄窄、车马杂陈。每次放学,交通拥堵、嘈杂推挤、就成了许多学生脑海里不可破的记忆。因磕擦碰伤而叫苦不迭的现象在以前也是屡见不鲜。幸而,有了党员教师志愿者,车水马龙的拥堵开始变得井然有序,学生的安全也有了保障。

  放学铃还未响起,党员教师们就纷纷自觉穿上了志愿者蓝马甲,佩戴好党徽,有条不紊地来到各自分工的散学通道和乘车点,树立好指示标识,穿梭在来往的必经路口,吹起哨子指挥车辆和人群。多少次,严寒中,党员教师迎风冒雪,用自己的身躯为学生挡开一条条平安的归途。多少次,党员教师用自己单薄的臂膀为学生扛行李上公交车。多少次,党员教师为劝阻逆向超车的农用车苦口婆心。多少次,党员教师为疏导人群,耽误了接自家的孩子放学……在学生眼里,他们既是自己的老师,也是为他们保驾护航的可靠安全护卫。一位已经毕业的学生发来感谢的微信:“谢谢您,老师!永远记得您清校时晒得黑黑的脸庞,记得您额头滴落的汗珠!是你们的无私付出换来了我们的平安!”

  的确,生活有时会遇到这样无法逃避的困难,但这些党员教师面对现实,不畏险阻,不惧困难,用他们勇敢的担当和无私的付出,牵起了学生的手,护卫学生的安全。他们护卫的不仅仅是学生回家的路,更是筑起了爱的保护屏障,护卫起了孩子们的未来。

  总之,箐箐校园里,无数这样默默付出的基层党员教师辛苦付出,成就了校园的平安稳定。他们就像一面面基层党治的鲜明旗帜,让师生们望之心安。寒冬巡夜,第一个报名的是党员; 风雪来袭,第一个铲雪的是党员;义务献血,第一个填表的是党员;消防演练,重任最多的是党员;学生脚受伤,毫不犹豫背她上高考考场的是党员副校长……这些可亲可敬的基层党员教师,爱生如己,用率先垂范的牺牲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同时,他们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鸿爪雪泥,形成了师生们生命记忆中最珍贵的回忆。在大家心中,他们就是基层党治的先锋和英雄。

责任编辑: 朱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