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采兵:心底无私天地宽
刘采兵:心底无私天地宽
2018年12月29日 10:36:53 来源: 作者: 徐泽标
【人物名片】刘采兵,江山市清湖街道党工委宣传委员,1976年9月出生,2003年3月入党,获得浙江省政法系统先进个人、衢州市司法行政系统依法行政工作先进个人、江山市优秀共产党员、市纪检监察工作先进个人、市信访工作先进个人、市优秀农村工作指导员等荣誉。
刘采兵从最基层社区片警干起,直到当上乡镇宣传委员,工作角色不断转换,岗位不断调整。可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时刻保持共产党员本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意识不变,做到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围绕党工委、办事处中心工作,打起十二分精神,付出百倍努力,重肩负责地推进文化礼堂建设,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征地拆迁等工作,促使所在乡镇文化建设生机无限,经济建设生机勃勃,生态建设生机盎然。
一片冰心在“礼堂”
走进清湖街道花园岗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美丽的江山风景墙绘,有江郎山、仙霞古道、清溪码头等景点…… “这条绿树成荫的村道两边,正是花园岗村的文化长廊。”刘采兵相告,文化长廊里,展示着村史村情、最美人物、美好家园和乡风民俗四个部分。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富足的村民们迫切地想精神生活也“富裕”起来,许多地方随“非遗”而进行不断挖掘地方历史,传承文脉,重新寻找回到以前“礼仪”生活,创造农村新乐园。花园岗村抢抓新机遇,着力进行农村文化礼堂建设。
为让文化礼堂建成独特地方风味,刘采兵亲力亲为,在请教专家的基础上,组织人员前往特色礼堂参观考察,避其之短,扬其所长。充分运用现有场地进行改造建设,使文化礼堂富有韵味。花园岗村遵循节约、实用原则,投入20多万元资金,对原有的村委办公楼、文化活动广场、农家书屋等资源进行整合,建成一个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科技知识、举办文化活动、休闲锻炼健身于一体的文化礼堂。
在改造提升建设中,刘采兵要求花园岗村抓住“移民客家文化”、“农家乐旅游文化”的融合,做好文化和旅游的结合文章,并以两者有机结合,在传承文化的同时,增加农民收入。文化长廊里主要展示村庄发展沿革、文化古迹、乡风民俗、特色物产,并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挖掘本地特色文化,力争把文化礼堂建成“接地气,聚民心”的精神家园。
如今,文化礼堂还会定期开展文化讲座、村歌演唱、排舞、腰鼓表演等别具本村特色的常态化活动,让民众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传统文化,弘扬主流文化。
“通过对文化礼堂建设,架起党和群众联系沟通的新桥梁,对展示村庄形象、宣传模范先进、幸福家庭风采等方面很有意义。”刘采兵说道,花园岗村建成投入使用的省一级标准幼儿园,是由村中致富能人郑小明夫妇捐赠500万元建成的。这一善举,感动着全村村民,体现了乡风民俗、最美人物的正能量。
一座礼堂一道风景。现如今,全街道12座星级文化礼堂,成为各地最美一道风景线。清湖三村文化礼堂,结合古镇修复建设,白墙黛瓦,飞檐翘角,不住让人驻足观赏。更可喜,他们还把村歌《丝路清三》唱上舞台,获得江山市村歌比赛金奖。
刘采兵常挂嘴边一句话,文化礼堂的生命在于活动。在各村文化礼堂,他经常指导、组织开展了村歌展演、快板、三句半、排舞、合唱等文艺活动。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开展“身边好人”、“最美人物”评选活动,树立宣传一批恪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先进典型,树立社会新风尚。
一片热情在整治
说起小城镇环境卫生给人第一印象是“赃乱差”。是的,在以前疏于对小城镇综合管理,各种乱象百出,说有多乱就有多乱。“以前路两旁破损广告牌和违章搭建,既影响大家出行视线,也影响了集镇形象。”刘采兵介绍小城镇大街小巷存在的问题,为扮靓小城镇,提升小城镇的形象和品质,他以创“国卫”活动为契机,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对集镇上下街、万安街、梅家行弄、普明路、清溪路等建成区所有道路两侧的户外广告设施以及户外非广告设施进行整治。
整治环境不能打无备之战,刘采兵坦言,在前期的日常巡查中发现,街道集镇农户房前屋后存在违法搭建木棚、钢棚等违章建筑的情况,共搭建面积2000多平方米。经过前期多次上门告知并发出限期拆除通知书后,刘采兵结合实际,时常带领整治办、发展办、“三改一拆”办等办公室对集镇区147处违法建筑进行服务性帮拆,提升集镇的环境品质。
看着万安街上一块块杂乱无序的广告牌和违建被拆除,街道变得清爽干净后,集镇居民们发出由衷的感慨。
环境整治是一场持久战,马虎不得。为确保8月底前完成第三阶段整治任务,刘采兵发扬“和时间赛跑”的奋斗精神,加班加点地对户外广告、户外违建设施进行一场“外科手术”, 特别是对集镇区角角落落里的违法建筑进行铁腕拆除,沟渠垃圾进行清理,不断提升集镇“颜值”。
“提升小城镇的品质,让其变得越来越宜居,不仅要提升集镇区的‘面子’,更要改善集镇区的‘里子’。”刘采兵介绍,为把省级历史古街区、古码头建筑风貌、人文环境、自然生态,保护、传承和利用好,成为“百里须江·美丽长廊”建设标杆。刘采兵从规划设计上下功夫,先后将投资1700万元,分3年时间,对古建保护、文化挖掘、环境修复、集镇整治、旅游拓展、景观广场、雨水公园、立面改造等8个项目进行建设或修复,重现当年风貌,成为新时代“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振兴地。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加快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幸福感的一次重要机遇,必须迎难而上抓到位。”刘采兵表示,将紧紧围绕目标任务,以各类整治项目为抓手,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出实招、打重拳,全面提升整治水平,让小城镇变得更具颜值和气质。
一颗赤心在征迁
征迁喻称“天下第一难的工作”,可刘采兵把征迁作为磨练自我成长的试金石,时刻把“情”字埋在心底,啃下了块块“硬骨头”。“作为干部理应多关心征迁户的后续生产生活,增加其幸福感。”提起征迁户的无私付出,刘采兵如此说道。“归江山居”项目涉及征用东儒村两个生产队100余户农户,其中征用面积47.18亩、流转土地180亩。面对工程建设涉及面积之大,身为专班领导的刘采兵,肩挑征用重担,忙得不亦乐乎。肩负责任他变压力为动力,昼夜上门做村民工作。
刚开始时,不少村民不理解,怨声载道。此时,刘采兵耳边听到只有那些刺耳、逆耳的话语。他忍辱负重,硬着头皮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建设该项工程的重要意义和好处。有时白天没找到人晚上去找,全心扑在工作上。私车公用家常便饭。一次,有家姓柴的征用户,他常期居住在城区,找他谈征用工作时,柴某某推三拉四。刘采兵叫上一名干部便向城里赶,直到谈妥。
为了不拖整个工程后腿,刘采兵和风细雨的上门做农户工作。在征用过程中,他做到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地、耐心细致地做宣传教育工作,做政策解释工作,做释疑解惑工作。一次做不通二次,二次做不通三次,甚至几十次,他以耐心、细心、恒心和诚心来感动征用户,赢得征用户的心。
刘采兵以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和不懈执着,完成一个又一个的征用任务。征用中每当走村入户,看见村民们主动清理附着物等事情,他心里就有说不出的高兴,村民们都说,户户都留下他的脚印,家家都流淌着他的汗水,为工程顺利建设立下汗马之苦。
- 2018-12-28 江山峡口镇:探索“三众”模式加强基层治理
- 2018-12-28 江山市首个“村集体所有”冷库建成!
- 2018-12-28 江山:主动清自家杉木林 头雁壮集体亮担当
- 2018-12-28 柯城信安街道:打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 2018-12-28 深山流出一泓清泉 “零蛋村”蜕变“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