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村手记:快门追着非遗跑!摄影师用镜头见证千年技艺对话青少年
跑村手记:快门追着非遗跑!摄影师用镜头见证千年技艺对话青少年
2025年07月11日 10:46:59 来源: 潮新闻 作者: 记者 蓝珊华 通讯员 张欣
“小朋友,快把你的大作举高高,让阿姨拍张照!”
近日,瑞安市平阳坑镇东源村木活字印刷体验馆内,摄影师洪晓丽等人拿起相机,镜头对准一位展示木活字印刷作品的小学生。墨香四溢的体验馆内,稚嫩的童声与清脆的快门声交织,千年木活字与孩童的笑脸在取景框中定格——这是人文乡村摄影马拉松瑞安战队在东源村记录的“破圈”瞬间。
快门追着非遗跑,摄影师将镜头聚焦非遗研学。温州瑞安东源村摄影战队 供图
作为浙南非遗的重要承载地,东源村不仅是木活字印刷术的传承地,也是蓝夹缬技艺创新的实践点。此次摄影活动中,摄影师全程跟拍非遗研学课程。一组镜头聚焦活字印刷课堂,记录孩子们从拣字排版到刷墨拓印的全过程——特写镜头下,沾满墨香的梨木活字与孩子们专注的眼神,交织成生动的文化传承画面。另一组镜头则深入蓝夹缬工坊,用微距捕捉靛蓝染料在织物上晕染的瞬间,并记录了匠人尝试将哪吒、敖丙等现代卡通形象融入传统纹样的创新实践。
围观木活字传承人刻字,一个男孩拿起电话手表记录刻字过程。温州瑞安东源村摄影战队 供图
温州市首批文化特派员杨从锋是当天研学活动的组织者,也是摄影战队镜头里的主角之一。杨从锋扎根东源村的使命,正是运用跨界思维激活文化遗产,探索“传统技艺+文旅创新”的发展路径。
一墨一印,是匠心的传承;一染一织,是创新的绽放。在文化特派员的引领下,木活字不再是博物馆的展品,而是化作孩童笔下的诗词、心中的诗行;蓝夹缬亦非古籍中的图样,而是跃上文创产品的纹样、融入日常生活的美学。村庄因非遗而“出圈”,文化因传承而“破壁”,游客纷至沓来,偏远之地渐成“文化热土”。
摄影师正在记录文化特派员杨从锋授课。温州瑞安东源村摄影战队 供图
文化特派员通过研学形式,将承载厚重历史的木活字与蓝夹缬技艺传递给下一代,不仅让传统文化焕发生机,也为村庄带来了持续的关注。而摄影记录下这些时光切片,为文化特派员制度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存真,为文化传承的探索留痕,让千年文脉在光影中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机器人和传统手艺人进行刻字模比拼。图片由AI生成 蓝珊华 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