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 | 基层干部要“实干”不要“空谈”
网评 | 基层干部要“实干”不要“空谈”
2024年10月09日 10:57:17 来源: 平湖市广陈镇人民政府 作者: 张郁诗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基层干部是连接党和政府与群众的重要纽带,基层干部的形象与作风直接影响着政策执行效果与政府公信力。新时代新形势下,党的事业对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在现实中,个别基层干部热衷于“装点门面”,以华而不实的“包装”代替了扎扎实实的“武装”,给党和干部形象造成了严重损害。基层干部要拒绝形式主义与包装文化,用深厚的理论功底和过硬的干事本领武装自己,切忌得了“面子”、失了“里子”,以“实学”“实干”“实绩”赢得群众口碑。
拒“博学人设”,以“实学”武装头脑。“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在知识更迭迅速、挑战层出不穷的今天,基层干部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素养也将直接关系到政策落地的成效。当前部分基层干部喜欢经营“精致朋友圈”,费尽心思打造“人设”,面对基层问题却心中无良方、手里无实策,不知唯有以真才实学武装自己,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中游刃有余。因此,基层干部要对照各项条例、重要会议精神原原本本学,不断增强政治领悟力和大局意识,站在国家发展全局的角度上看问题、想办法;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自觉拜人民为师,接地气,当好学生、做好听众,总结他们的经验、汲取他们的智慧,聚焦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将党的群众路线走深、走稳、走实;要与时俱进,不断延伸拓展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把握好业务培训、自学提升、调查研究、实践锻炼等学习机遇,熟悉农业技术、市场规律,了解农村文化、社会环境,以科学的规划引领乡村发展,做到“胸中有丘壑”。
拒“虚浮作风”,以“实干”书写答卷。基层处于服务群众的第一线,浮夸的作风、虚假的包装只会损害政府形象,失去群众信任,唯有秉持实干精神,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近年来,随着反“四风”工作的深入推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顽瘴痼疾得到了有效遏制,但仍有少数基层干部沉迷于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花费大力气做“形象包装”,忽视了群众的实际需求和利益诉求。对此,基层干部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坚决抵制虚浮作风,把心思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把精力放在服务群众上,深入一线查事情、听民意、想对策;要强化责任意识,自觉肩负起“人民公仆”的责任与担当,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无论是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农情民意,还是走进工厂车间推动产业升级,亦或是走进社区解决群众烦心事,都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谋深做实各项工作;要不断提高政治执行力,以身作则、行动在前,不折不扣执行好党的方针政策,释放政策的“最大善意”,增进民生福祉。
拒“纸面政绩”,以“实绩”赢得民心。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基层干部的工作虽然琐碎平凡,但每一项都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基层干部在工作中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开展工作,用心用情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要树立正确政绩观,摒弃“只唯上、不唯实”的狭隘政绩观,不仅做看得见摸得着的“显功”,也要谋实固根本利长远的“潜绩”,时刻牢记为民造福这个“最大政绩”,不断推动工作“脱虚向实”;要勇于创新,敢于突破,以“破局者”和“改革者”之姿迈步出征,以开阔的视野和创新的思维推动工作向前、向好发展,善于推广运用“互联网+政务服务”等新兴的基层治理手段,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路径和治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