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推动全民参与 浙江垃圾分类美城乡

2017年06月03日 09:59:41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

  在金华市金东区澧浦镇后余村,64岁的村民余国民每天第一件事,就是将垃圾丢进家门口的分类垃圾桶里。在他看来,垃圾分类很简单,“就看会不会烂嘛,会烂的扔绿桶,不会烂的扔灰桶。”走在整洁的村道上,余国民看着湖中新荷亭立、路旁绿树成荫,很是惬意。

  想起几年前脏乱差的村容,余国民恍如隔世。他说:“当时村民还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村前屋后垃圾胡乱堆放,路边臭水沟,牲畜到处跑。”

  后余村的变化,正是浙江开展垃圾分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缩影。2016年12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听取浙江关于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汇报,国家住建部下发通知,要求各省(区、市)认真学习借鉴金华经验。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十多年来,浙江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把普遍推行垃圾分类纳入“美丽浙江”建设,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目前,我省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实现行政村全覆盖,4800个村庄开展农村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均在全国领先。

  绿色革命剑指垃圾

  面对“垃圾围城”这一世界性难题,浙江敢于亮剑。

  “十二五”期间,我省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以8.5%左右的速度逐年增长,进入“十三五”,这一趋势仍在持续。垃圾量的增长直接给生态环境和城乡面貌带来巨大压力。

  一场针对垃圾处理的“环境革命”,在浙江早已拉开序幕。2003年,省委作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决策部署,要求“从农村垃圾集中处理、村庄环境清洁卫生入手,推进村庄整治建设”,推动建立城乡联动的垃圾集中处理网络体系。

  在浙江,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不仅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更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2014年出台的《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决定》,把城乡垃圾处理列入重点工作,要求进一步提高垃圾分类处理以及收、运、储网络和设施建设与管理水平,积极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和焚烧处理,推进垃圾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切实优化“诗画江南”人居环境。

  今年,浙江将垃圾分类确定为十大民生实事,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研究制定推进垃圾分类的具体方法,加快城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垃圾填埋场生态化改造,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基本实现全覆盖。”

  面向“十三五”,浙江更是承诺:决不把脏乱差、污泥浊水、违法建筑带入全面小康。思想认识统一,顶层设计清晰,一任接着一任干,浙江把垃圾处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由点到面,实现普遍推广,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绿色革命”。

  目前,全省24080个村对生活垃圾进行有效处理,县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9.3%。

  政府推动全民参与

  考虑到垃圾处理事关千家万户,且情况复杂、建设环节多、技术要求高,各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周密制定方案,不断创新做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推进。

  2013年,浙江确定46个村为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试点村。在此前后,先后研究制定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试点项目实施指南、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试点村项目竣工验收指南、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年度检查考核管理办法(试行)等10多个政策文件,从实施步骤、资金扶持到督查考核,对垃圾分类处理作了详细、全面的规范和指导。

责任编辑:马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