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党代会】改革领跑全国 浙江探索教育公平纪实

2017年06月01日 10:04:18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马悦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将拉开序幕。

  朝着“人人都能读好书”的目标迈进,一种可以自主选择的高考模式,正在浙江变成现实。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这是浙江给出的承诺——无论生活在繁华都市还是偏远乡村,无论条件优越还是家境平凡,无论身心健康还是身有残疾,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均等地享受优质教育。10多年来,为兑现这一承诺,浙江不断探索城乡教育均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教育均衡覆盖全省

  2005年,大学刚毕业的雷郑涛回到衢州老家,在柯城区下村完小当老师。当年的下村完小,只有一排矮平房,8名老师挤在一个办公室……两年后,柯城区在全国率先实行“城乡一校两区”改革,下村完小由城里名校托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紧接着,浙江启动全省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工程。下村完小建起3层教学楼。

  下村完小的蜕变,是浙江教育的缩影。近10年来,我省推广“名校集团化”“城乡教育共同体”等政策,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

  这一箩筐政策中,最有力的两项措施,就是“零择校”和“城乡教师交流”。

  在全国经济百强县海宁,“择校费”一度需要几万元。但从2007年起,这扇“后门”关了。小学、初中新生入学实行就近原则,以户口划分学区,政策见报,专员监督。

  2011年,省教育厅发布“史上最严择校禁止令”,全面推行“阳光招生”和“阳光收费”。截至目前,全省所有县(市、区)已公开宣布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实行“零择校”。

  2013年起,我省实施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制度,校长在同一学校连续任职达到10年、教师在同一学校连续任教达到12年,纳入交流对象范围。在农村任教的教师,在津贴、培训、职称评审上享受优惠条件。实施第一年,交流人数接近1万人。

  嘉善五中是一所农村学校,多年来一直没有名师。嘉兴市数学学科带头人杨晓霞由嘉善一中交流到该校后,第一个学期就上了17节公开示范课。“鲶鱼效应”迅速激发了全校教师对教学的思考与研究。随后,嘉善五中有3人被评为县学科带头人。这一切,最终受益的是当地的孩子,他们在家门口就能听到全县最好的数学课。

  刚性的“零择校”和柔性的“城乡教师交流”,重新调整教育资源配置。2015年,浙江所有县(市、区)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标准,居全国前列。

  教育改革领跑全国

  去年9月开学时,台州市横湖小学五年级学生马麦莎,突然觉得上课和以前不一样了:作文课不再是写作文,变成了说作文;数学课不再只是公式和计算,而是自由讨论“1亿有多大”。有意思的课程还有很多,孩子们越来越期待这种新鲜的课程。

责任编辑:马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