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帐本”晒出务实之风

2017年04月08日 11:49:28 来源:中国网 作者:

  7日,2017年中央部门预算公开的大幕拉开,数十个中央部门密集“晒”出各自的最新账本。今年中央部门将花哪些钱?备受关注的“三公”经费有何变化?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各部门的账本是否更透明?

  “三公经费”历来备受公众关注。而今,中央部门连续八年晒帐本,更首次在财政部门门户网站建立“中央预决算公开平台”和中国政府网专门栏目集中公开,彰显了党委政府反腐倡廉的信心与决心,深化改革的底气与勇气,自觉接受公众监督的务实之风,温暖了民心,凝聚起了发展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不论是新增一辆公车也要给出解释的“认真严谨”,还是统一压缩公务接待费的“鲜明导向”,是践行“只减不增”的“承诺”,更传递了厉行节约的“价值导向”。而将“三公经费”重点保障出访,外事接待、参加国际会议和赛事,无不透露了发展务实的理念,彰显了浓浓的民生情怀。

  曾几何时,从“公车”沦为当权者的“私家车”,到“公款”沦为官员的“提款机”,“三公经费”滋生的一幕幕腐败的“情景剧”,让“三公经费”成为舆论场绝对的“主角”。为管好“三公经费”堵住腐败“缺口”,各级党委政府没少花心思、没少费功夫。从全面实行公车改革亮剑“车轮上的腐败”,到规范公务接待预防“舌尖上的腐败”,取得了“三公经费”明显下降的良好成效。

  而要“三公经费”健康瘦身,“公开晾晒”只是第一步,构建“阳光财务”才是“对症良方”。

  首先,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细化内部管理控制措施,精简会议,规范财务报销手续,严格公务接待标准和陪客人数,让行政成本一目了然。其次,构建监管的天罗地网。建立预算约束框架,公开“三公经费”支出细化到“科、目、项”,让群众看得明明白白。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充分调动群众的力量,才能形成全方位的“监管天网”,铲除腐败的“土壤”。最后,加大执纪问责的力度。将“三公经费”管理纳入目标考核,纳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范围,才能让管好“三公经费”成为领导干部的“首要任务”。

  而唯有高扬处罚的利剑,严肃查处通过“变通”违规支出“三公”经费等恶性事件,实现“三公经费”由量变到科学合理使用的质变,构建“阳光财务”才是让财政资金用在实处,花在刀刃上的“锦囊秘笈”。

责任编辑:马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