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东“八有八无”创建促美丽乡村转型升级
“红色力量”引合奏 长效治理续新篇
金东“八有八无”创建促美丽乡村转型升级
2017年01月12日 17:50:09 浏览量: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楼盼 周建福
蒲塘清塘荷满园
巍巍积道山脚、盈盈八仙溪畔,金华市金东区岭下镇釜章村静美地呈现在人们眼前。在这里,昔日废旧的酒坛、猪槽等种上花花草草;拆除的养殖场原址上种起了马鞭草;八仙溪西侧百米长廊上紫藤叶落,露出了嶙峋的风姿……大品有特色,小品处处有,整个村庄一步一景,美不胜收。福春桥边的一块块“荣誉石”正默默地见证着这一切改变。
作为金东区“八有八无”创建的起源地,釜章村在深入推进“八无”整治的同时引发“红色力量”集聚。以此为试点,金东区制定农村党建“八有”标准和环境整治“八无”标准,以党建促整治,以整治提党建,实现农村基层党建和环境卫生整治两手抓、两提升。通过坚持党员示范带动,注重长效机制建设,金东区逐渐走出“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怪圈,推动村庄保持日常、长期、全面的美。目前,全区70%以上的行政村创建为“八有八无”达标村,基本实现区域全覆盖。经过“美丽”打磨后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观念和精神面貌也纷纷改变,横亘在城乡之间的界限日趋模糊。
这是一次农村环境整治的精准发力
鞋塘办事处老党员清扫村庄小路 胡肖飞 摄
金东是浙江省美丽乡村先进区,已连续八年被评为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经过前些年启动的环境卫生整治攻坚战、垃圾分类全域化等工作,已有了“干净”这一基础,如何让环境“有序”,成为美丽乡村建设亟待破解的问题。
去年底,金东区从影响农村环境面貌最突出的共性问题入手,在原先垃圾、污水等整治重点基础上,明确了“八个无”的整治标准,即无暴露垃圾、无乱搭乱建、无乱堆乱放、无乱贴乱画、无水面漂浮物、无散养家禽、无污水横流、绿化空地无杂草。“有了量化标准,无疑提高了环境卫生整治的精准度。”岭下镇王溪村村委会主任邱建文说。将房前屋后整理出来的猪槽、瓦罐等种上小花;用八仙溪捞上来的石块堆砌花坛;适当购买一些普通苗木点缀……尽管花钱不多,不到两个月时间,王溪村有了大变样。
在“八无”创建过程中,金东区要求村两委、党员和村民代表带头先行整治,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建立“党员+农户”模式,要求每名党员联系包干普通农户,督促做好整治。对于村内公共区域,鼓励实行捐资投劳制度,动员群众参与义务劳动,或者捐款捐资由村集体统一用于整治,筹资筹劳情况在村内醒目位置公布。
“红色力量”引发合奏,“八有”标准顺势出台。今年年初,金东区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提出了有坚强有力的红色队伍、有健全完善的红色制度、有务实管用的红色载体等“八有”标准,开展“红色引领·美丽乡村”创建。一时间,各村党员干部带头捐钱、捐物、捐劳,在村里建设或领养示范性花圃、草坪、盆景。党员护绿岗、党员责任河段、党员志愿服务点遍布金东农村。有党员和干部带头,许多村民也站出来参与,有的捐出房前屋后空地建花坛,有的主动认领养护村里花园草坪等等,过去那种“干部干群众看”变成了“党员干部领头,群众争先恐后抢着干”,乡村环境整治成了全体村民的义务。
责任编辑:安佳璐 [网站纠错]相关阅读
- 2017-01-12看“大上海”如何打磨接地气的党建“小站”
- 2017-01-12“服务 + ”助力长城内外党旗红
- 2017-01-12湖州长兴党员有了第二张身份证,不仅“...
- 2017-01-12浙江两新党建2016盘点:两新党建的“衢...
- 2017-01-12温州“大拆大整”锻造十万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