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盐:农村文化礼堂提升乡村气质
浙江海盐:农村文化礼堂提升乡村气质
2016年11月22日 08:24:45 浏览量: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丁辉 陶玮
海盐沈荡镇“钱家祠堂”重阳节活动
3月29日晚,2016海盐县送文艺下乡巡回演出(浙江曲艺杂技总团专场)来到了通元镇育才村。谢兆林 摄
走进海盐县通元镇长山河村文化礼堂,图文并茂的文化五廊(村史廊、民风廊、励志廊、成就廊、艺术廊)汇聚了这座村庄的骄傲;讲堂内,“好婆婆、好媳妇评选活动”正在热烈进行;一旁的农家书屋内,数十名村民正在倾听一场农业技能培训……
在海盐,农村文化礼堂正遍地开花,给予农村居民源源不断的精神文化给养,成为农村居民的心灵栖息之所。
挖掘内涵呈现特色乡风乡情
海盐县于2013年开始试点建设农村文化礼堂,截至去年年底,全县共建成农村文化礼堂61家,覆盖率达到63.5%。今年,海盐县新建(提升新建)20家农村文化礼堂,到年底将实现全县村(社区)农村文化礼堂全覆盖的目标。
近年来,海盐县针对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深入开展相关调研,组建专家团为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和布展出谋划策,因地制宜优化各村(社区)农村文化礼堂的规划设计,丰富其内容和载体,完善其布局和功能,在展示展陈布置上,注重彰显地方特色,突出本土特质,力求实现“一村一特”“一堂一品”,涌现出了一批极具“海盐特质”的文化礼堂。
长山河村文化礼堂内设有艺术展示馆,《双枪陆文龙》《招财利市》等色调明快、笔法细腻的乡土画,生动地出现在灶壁上。“这是我们村的省级非遗传承人赵祥松老人创作的,重现了灶头画这一民间艺术瑰宝。”村文化专职管理员冯秋燕介绍,在文化礼堂展示灶头画这项传统技艺,可以让更多人了解灶头画,喜爱灶头画,保护灶头画,使之得以传承。
明珠村充分挖掘本村的特色地域文化,建设了明珠村乡村记忆馆,以渔业捕捞、盐文化展示为主题;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大宁村文化礼堂设置了民俗展示馆,展陈棉花种植、管理、加工及旧时江南水乡人家生活场景……海盐县将各农村文化礼堂以点串线,按区域,精心打造了“滨海风情”“田园新景”“诗画山村”“鱼米水乡”四条特色示范带,通过各类民俗展示馆的建设,展示不同风味的地域文化风情。
提升气质打造综合性精神家园
11月9日,张元济图书馆开展2016年度新一轮送展下乡活动,《中国吉祥艺术展》《海盐古桥展》《生态文化和谐海盐摄影展》等一系列展览,送到了各地的农村文化礼堂;11月10日晚,2016海盐县“一人一艺”公益大培训巡演走进秦山街道丰山村文化礼堂……
“农村文化礼堂作为农村文化阵地的升级版,是开展文化惠民服务的一个重要平台。今年,海盐县确定公共文化服务‘三千三进’工程,即‘千场演出进百村、千场培训进基层、千场活动进礼堂’,提供‘自下而上、以需定供’的点单式送文化服务。”海盐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刘支群说。
在农村文化礼堂“点单式服务”中,海盐县积极整合各相关单位的特色服务和文化活动资源,制定“海盐县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服务菜单”并印发至各镇(街道)、村(社区),通过完善“菜单式”预约,增加“点单式”服务,受到各界热切响应。
同时,海盐县向各农村文化礼堂配送图书阅览设施、华数高清互动电视设备和优秀摄影和书画作品,整合村(社区)图书流通站、农家书屋、惠民书屋等资源,拓展农村文化礼堂功能,为农村居民打造综合性的精神家园。为确保各农村文化礼堂持续健康运行,海盐县启动星级文化礼堂评选和文化礼堂理事会负责制等工作,使文化礼堂由当地群众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实现大门常开、活动常态、内容常新。
相关阅读
- 2016-11-21西部青年的扶贫转型:从参与者变获得者
- 2016-11-18浙江文化产业:创新风劲正远航
- 2016-11-17三位一体,全方位确保换届风清气正
- 2016-11-17店口乡贤文化:时代精神的地标
- 2016-11-17乡联动 让农村更“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