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店口乡贤文化:时代精神的地标

2016年11月17日 09:58:39 浏览量: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王白 杨长根 朱珑

DSC02434.JPG

乡达冯关海主持“乡村故事会”。

  2013年9月12日,中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北京召开,诸暨市店口镇党委书记方维炯作为全国唯一一个乡镇代表,作“弘扬乡贤文化 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经验交流。

  去年9月16日,全国第十八届推普周期间,国家教育部语言应用司司长姚喜双来店口检查时,实地参观了店口的乡贤文化,对此赞不绝口。

  今年9月28日,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来店口调研小城镇建设情况,对店口的乡贤文化加以充分肯定。

  11月,由中国广电出版社出版的《店口历史名人》一书公开发行,书中记录了从春秋战国时期到近代店口历史上作出杰出贡献的乡贤、乡绅、乡达157人,是一部店口乡贤文化研究集大成之书。

  ……

  为何一个赤贫的纯农业半山区乡镇,改革开放后一跃发展成为中国东部省份最富裕的工业镇之一,她的乡贤文化建设又博得外界的青睐,其中的奥秘在哪里?

  文化寻祖 传承乡贤风骨

  诸暨店口镇,历史悠久、文化昌盛,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就曾在店口中村一带建都,叫作“埤中”,是古越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改革开放后,店口镇一手抓经济,一手致力于文化强镇,以乡贤文化研究为楔点,推动乡村文明的进步。

  2015年2月2日,浙江省首家乡镇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乡贤文化研究机构——诸暨市店口镇乡贤文化研究会(简称研究会)正式成立。会员65人,多是从事乡贤文化研究的全镇各行各业的热心人士,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无偿捐资300万元作为研究会资金。目前,研究会已成为深入挖掘乡贤文化的重要机构,联系在外乡贤的重要桥梁,弘扬乡贤精神的重要平台。两年来,研究会做了大量工作:深入各村调查收集乡贤资料、编录《店口籍在外乡贤人士通讯录》、开展店口水浒文化研究,结集出版了《店口历史名人》。

  2015年8月,店口镇人民政府编辑《店口乡贤》,为宋以来已逝的56名乡贤编史记传。此外,还编纂《店口志》,设立乡贤堂,开设名人廊,保护乡贤文化遗存,通过全国各地30多个同乡会,建立千名乡贤数据库,将365个人系列的巨幅影像喷绘在主要街道。

  乡贤,已成当地百姓的骄傲,衍生成为一种榜样文化和先进文化,推动店口小城市持续发展。

  “店口别开生面之处在于,现代化的到来,并没有让原来人际、文化碎片化,反而增强了地方认同和尊荣感。”曾赴店口调研农村社会伦理课题的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郁建兴教授这样评价。

  文化扬祖 展现乡贤故事

  店口镇是全国百强镇,常住人口加外来建设者有13万多,镇内拥有4000家企业。近年来,经济迅速发展,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在生疏。如何共建共享共同的家园?这成了当地政府思考的重心。

  “以乡村故事会为载体,通过多种多样的公共文化生活激发各阶层的爱乡热情,塑造家园共同体意识,合力打造一个爱家爱乡、守望相助、诚信敬业、平等包容的温情家园。”店口镇党委原宣传委员俞露说。

  湖西村,经济上原是店口有名的一条“烂大船”,但文化气息浓厚。这里孕育着一代代乡贤精英,走出了民国少将冯寿先、金柏源,革命先驱冯文彬等,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文化道德力量起到了教化乡民、反哺桑梓、泽被乡里、温暖故土的作用。

  如今,沿着800米长的湖西乡贤道,8幅乡贤文化喷绘墙、3面手绘墙和16个湖西古贤人物灯箱让人印象深刻。乡贤堂大厅内,73岁的冯关海老先生,这位二十多年前担任过村党支部书记的乡达,不忘初心,仍然主持乡村故事会。从2015年9月以来,他给村民讲述族群历史、先辈古训、传家密码、名人往事等,场场爆满,还吸引了店口镇的中小学生前来听讲,众多学生都成了他的“粉丝”。

  浙江省现代商贸示范镇村——侠父村,有着1000多年的历史,这里出了英勇忠诚的武举人宣德仁,民国两中将宣侠父和石祖德。长澜老街、侠父故居、茶马古道被村民誉为老三宝。如今,修缮一新的革命烈士宣侠父陈列馆,已成为诸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常有广大乡民和学生前来参观学习。

  成立“乡贤宣传团”,拍摄创业励志电影《我在店口》,创办讲述乡贤故事的杂志《城·店口》,制作优秀家庭的家族记忆相册,店口镇已形成了“知乡贤,颂乡贤,学乡贤”的浓厚氛围。

  乡贤文化的感召,让众多在外打拼的乡贤纷纷回乡参与到店口镇小城市建设中来。

  “我们集团决定到中国投资,我首选家乡。”2015年,店口乡贤、新加坡睿思环境集团开发总监张迪松作回乡投资考察时,落地有声。

  “现在满脑子就是想把改善村容村貌的一些计划落实下去,让老家变得更美、更和谐。”放弃了在天津近10年创下的事业,回乡当选了村主任的张雪永说。

  乡愁乡情牵动乡贤,他们兴办义学、修桥铺路、扶贫济困、民资造城、参与决策,正成为一支感恩家乡、回报家乡的主力军。

  “让乡贤成为店口‘本土明星’,从而凝聚乡贤力量,激发乡贤爱乡之情,推动店口再发展。”方维炯说。

  文化崇祖 培植乡贤精神

  社会是个流通的市场,小到一家一户,大到一村一镇,乡愁乡情永远是凝聚乡村社会的文化基因。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人们对乡贤文化、乡绅文化的追求,已内化为一种乡贤精神的传承,犹如一支地标,永远高高地矗立着。

  在店口,活跃着一支红帽子志愿者大队,领头的叫陈纪梁,省优秀共产党员,一个土生土长的店口人。他们在工作之余,活跃在店口镇的大街小巷。爱心捐款、抗洪救灾、义工服务、环保宣传、义务植树,到处都有红帽子的身影,一做就是五年。

  红帽子志愿者也感染着到店口来寻梦的人。

  江苏人王陕苏休息时间和徒弟两人长期给老人免费修脚。

  江西人华科锋身为小老板,慰问敬老院老人,服务残疾人。

  “红帽子”人数在不断扩大,“守望相助”已成为小镇一道平常的风景。

  “原来每个人心中都有善,只不过这种善,需要有一个发挥平台,党建、义工协会、乡贤文化都是弘扬善念的有力平台。”这是陈纪梁的心里话。

  走进诸暨市店口镇第二初级中学,一股浓浓的乡贤文化氛围扑鼻而来。路文化、石文化弥漫着乡贤的气息,尚贤园中的《乡贤赋》、乡贤铜像追溯着店口乡贤文化历史的悠远,走廊中悬挂着古今店口乡贤的图片和事迹,成为学生膜拜的偶像。

  学校定期组织知名企业家进课堂上课,组织学生赴工厂实践。乡贤文化的熏育,已成为孩子不断进取的动力源泉。

  “也许长大了,我也能成为乡贤。”学生赵田禾说。

  店口在发展,需要让年轻人了解更多的店口历史,了解更多的良风美俗,了解这片土地上孕育出的优秀店口儿女。因为,他们是构建店口这座未来城市精神“富矿”的生力军。


责任编辑:楼昕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