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衢州江山:乡间劲吹文明风

2016年11月22日 08:24:46 浏览量: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祝海青 郑惠

上余镇李坪村表演歌伴舞红糖飘香.jpg

上余镇李坪村表演歌伴舞红糖飘香

  “上平坦、下平坦,十里长街不撑伞;糖梗地,种糖梗,九口铁锅榨红糖。”几年前,江山市上余镇李坪村的土制红糖成本高、利润低,村民都不愿制作,纷纷外出打工。为了提高村民收入,传承特色工艺,乡镇、村两级打出宣传牌。就在江山村歌红起之际,一首由乡贤填词的村歌《红糖飘香》,让李坪村的土制红糖名气大增。如今,李坪手工红糖的销价是前几年的3倍。

  村歌唱红了红糖,红糖也“映红”了村歌。在村民钱袋子鼓起来时,他们的精神世界也逐渐富裕。“歌声越来越响亮,生活越来越好哩!”村民周仙敏传承了制作红糖的手艺,闲暇时她就参加村里的排舞队,伴着村歌跳起舞,还参加了市里举办的村歌大赛。“唱村歌、跳排舞让我的生活充实多了,站到舞台上自己又年轻了一把!”周仙敏笑着说,村里也吹起了文明风,精神状态和以前都不一样了,大家把自家的庭院收拾得干净漂亮,还懂得垃圾分类的常识了呢。

  和李坪村一样,江山的很多村庄通过创唱村歌改变了民风、村风。大陈乡大陈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曾经的大陈村民风蛮横、邻里关系紧张、村庄环境脏乱差……是江山典型的老大难村,2007年以来,大陈村创作了《大陈,一个充满书香的地方》《妈妈的那碗大陈面》两首村歌,村党支部书记汪衍君亲自演唱,其中,《妈妈的那碗大陈面》还唱进了央视和首届全国村歌大赛,大陈村一曲扬名,被授予“中国村歌发祥地”荣誉称号。汪衍君通过带着村民唱村歌,让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大陈村已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一到节假日,总有游客慕名而来。

  李坪村、大陈村的可喜变化,只是江山市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一个缩影。为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江山市积极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为老百姓送去“文化大餐” “文明盛宴”。据统计,仅去年,江山市公共文化服务性质的文艺下乡演出达172场、送书下乡26022册、各类讲座展览下乡90场、送电影下乡4241.8场、培训各类文艺骨干5798人次。

  在送的同时,江山市通过村歌创唱,不断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2013年全省开展文化礼堂建设以来,江山市委、市政府以此为契机,按照“谋划系统化、操作项目化、载体特色化、机制常态化”的工作思路,将其作为幸福江山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出台了《江山市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实施意见》,扎实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同时,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考核中,特别规定“建一座礼堂,唱一首村歌,建一支队伍,演一台节目,培养一个才艺带头人”这一条款,并积极组织乡村好声音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江山诗词协会、江山作家协会开展“文化礼堂·村歌创作志愿结对和村歌创作大赛,进一步推动全市村歌创唱的动力与活力。

  目前,全市已有村歌近200首,《谜一样的廿八都》《好客赵家》《妈妈的那碗大陈面》等数十首村歌在全省村歌创作演唱大赛上夺得创作金奖。今年,有6村歌MV被省委宣传部列入献礼G20杭州峰会的文化国礼。

  在悠扬深情的村歌里,礼仪道德、名人名流、民风民俗、手技手艺等等融入其中,不仅唱响了江山的文明之歌,唤起了江山人的乡愁,也让江山的乡村旅游发展得如火如荼,美丽乡村又成为美丽经济的新载体。


责任编辑:徐曼丽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