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把山区薄弱村变成全面小康村
誓把山区薄弱村变成全面小康村
2016年11月21日 15:42:15 浏览量: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洪湖
姓名:洪湖
性别:男
职务:大隐镇云旱村党总支书记
带领党员群众开展环境卫生整治
余姚市大隐镇云旱村位于浙东四明山东北麓,村域面积 7.13平方公里,现有农户 634 户,在册人口1597人。村党总支下设 3个支部,共有党员72人。多年来,云旱村一直是大隐镇甚至余姚市经济最薄弱的行政村之一,群众信访问题也时有发生。2014年,在广大党员群众推荐和镇党委支持下,我作为村后备干部进入云旱村工作;2015年年初,正式担任云旱村党总支书记。近三年来,我跟全体村干部和党员群众一起,“四轮驱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努力让云旱村走上奔小康的快车道。
第一个轮子——
抓班子,强党建,积极实施“红色服务保障”行动。
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我始终认为,农村要发展要稳定,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需要有一支能真正发挥作用的党员队伍。我们新一届村班子喊出“抓党建是第一要务”的口号,坚持“医自己的病,革自己的命”,健全落实周例会、值班制、五议两公开等制度,改变自身涣散状态。村全体干部跑地头、进农家,深入开展“走亲连心”活动。坚持每月开展“党员组织生活日”活动,在全村设立5个党员示范责任区,开展党员助力“五水共治”“美丽家园”建设等志愿活动。通过两年多的努力,云旱村党建基础不断夯实,为村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许多村民看在眼里都感慨:“现在的村班子不一样,真正把心扑在工作上!”
第二个轮子——
收外债,盘存量,积极实施“啃硬骨头”行动。
村里要发展,必须自力更生壮大集体经济。我们班子成员通过谋划、商量,决定首先从收缴部分村民历年来拖欠的村集体房屋租金这一难题入手。全体村干部分片包干,催缴欠款,重签合同。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率先垂范,带头做到位。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多年“硬骨头”被一举“啃”下,每年增收近20万元。同时,我们将村工业点荒废多年的38亩原旧厂房土地对外招租,“变废为宝”盘活村级存量资产,每年为村集体增加40万元的固定收入。
第三个轮子——
讲亲情,汇力量,积极实施“乡贤反哺家乡”行动。
近两年来,云旱村启动一大批民生实事工程,村级集体经济缺口很大。我自己带头,每年为村里实事工程带头捐款。全体村干部四处奔走,发动鼓励本地企业主或在外发展的企业家、成功人士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支援家乡建设。很多企业家对我们本届村班子非常信任和支持,对村庄公益事业非常热心。如在村老年活动室和文化礼堂建设中,本村企业主积极捐款30余万元,在村道路建设中筹资50万元。
第四个轮子——
要想富,先修路,积极实施“村道畅通”行动。
只有村庄与外界联系方便了,村里发展才有希望。为此,我们村班子全力推动村生产生活旅游配套道路建设。通过上级补助、村级投入、企业资助三位一体的方式,投入资金330万元。预计道路开通后,依托梅坑水库、云溪禅寺及良好的自然风光,将有力促进当地旅游和农家乐发展;有效降低村民生产生活运输成本,促进农民增收;畅通消防通道,大大提升村庄及山林消防安全。
以党建促发展,以发展强党建。两年多来,我们云旱村无论是村庄环境面貌还是村民精神面貌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已成为四明山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一是发展氛围显著变好。全体村干部团结一致,全体党员和村民积极拥护,村党组织从先前的软弱涣散型转换为潜力型,村集体经济可用收入由20万元增长到65万元。二是村民收入稳步提高。通过设立村工业园区,大幅提高本地村民就业机会;通过完善基础道路建设,有效降低村民生产生活运输成本。两年间,村农民人均收入从1.5万元增加到近2万元。三是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在集体经济有了固定来源后,云旱村实施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居家养老服务、水利设施修整、村庄长效保洁等实事工程,成为姚东片的“美丽村庄”。
相关阅读
- 2016-11-21【基层手记】一只玻璃杯
- 2016-11-21习近平在利马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
- 2016-11-21一位县委书记的告别“家书”:不说再见...
- 2016-11-21文成:“三个同步“助推社会组织管理工...
- 2016-11-21从北京到利马,引领亚太发展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