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慈溪人造纤维暗含黑科技 288股绕成一根还比头发细

2017年06月17日 14:51:59 浏览量: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作者:应磊 王淑玮

  洗车店高档车专用的快速吸水毛巾可能暗含“黑科技”。不信吗?

  请层层抽丝解剖这块毛巾,你会找到一根丝线,它叫“差别化超细旦化纤”,听听名字就很酷。这是一种比头发丝还细的人造丝,每一根都由288股丝组成,想到这脑洞该开了。

  人造丝通俗的讲是化纤产品,提炼石油的衍生品,与锦纶、涤纶、腈纶同属一科。这类化纤纤维的诞生让人类对布料有了更多选择,不再局限于棉花、丝绸、麻等天然有机材料上,即便它还比不上天然面料柔软、透气。

  宁波华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金德并不满意足于此,这家从慈溪龙山镇徐福村成长起来的老牌化纤企业想法很朴素:让化纤也能有来自大地的天然质感!这需要把纤维做到极致细。

  细,可以到什么程度?

  华星的车间里堆放着一卷卷白色成品线饼,摸上去非常光滑,可当你试图拔出一根丝线时,发现很困难,因为它竟比头发丝还细。黄金德拿来一段样品扯断展示,里面更细更软的线瞬间散开,仿佛绒毛一般。“每一根人造丝都是由288股细丝组成,肉眼看几乎透明!”

  细到极致,工艺的难度可想而知。在生产车间,几十台大型设备轰隆隆运行,却像空转,因为几乎看不到这些透明的产品,直到纤维从模具吐出并垂直牵引40厘米的长度,再旋转成丝饼时,才显出真身。

  黄金德说,这条“看不见”的生产线是从德国重金引进的,共72个工位,折算下来一个工位就要投入60万元。不过这不是重点,如何让机器上冰冷坚硬的钢块准确地穿过肉眼见不到的细丝?288个孔要如何排列在模具上?才是华星的核心技术所在。

  秘密就藏在那套自主研发、用来匹配机器的模具身上。

  “化纤从模具里出来时,288条丝都要均匀受热、均匀受风,这考验着288个小孔布局的精密计算能力。”黄金德回忆起攻艰研发的那一年,他们把销售额的3%投入到研发中去,还组建了一支50人的研发团队,但还是不停地开模、报废,前后砸下一千万元,企业的仓库里至今还排列着报废的240套模具,价值超过百万元。

  “我们生产纤维的速度和高速行车差不多,四个小时能产出600公里长的丝。” 黄金德有些得意,因为288股细丝只要一股断了,整条纤维就报废,他们企业成品率已能达到99%。

  别看纤维细得没形,可华星生产的化纤还是有形状的。在一万倍的放大镜下,化纤菱形、三角形等十几种形状的横截面便能一览无余,非常漂亮,这也是华星在行业内独领风骚的秘密武器。

  黄金德说:“有了形状,丝线就不是一个平面体,上色后就能出现立体效果,颜色非常灵动。”

  一条丝线的魔术潜心演绎,出神入化,华星也因此收获了效益。去年企业产量16万吨,产值超过11亿元,预计今年产值能再爬坡,达到15亿元。


责任编辑:楼昕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