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德清:游子纷纷归来 产业渐入佳境

2016年12月16日 10:03:20 浏览量: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

  千名干部争当“店小二”。德清出台《“帮扶解困助转型、政企同心促发展”百日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围绕解难题、推项目、送政策、促转型等主要任务,注重一对一精准服务,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困难,优化发展环境,加快项目建设,营造发展良好氛围。

  强化服务保障。“聚焦好项目,培育新动力”行动领导小组每月召开项目推进例会述职,听取项目推进情况汇报,对存在问题进行专题协调和对项目前期进行三色预警,项目联系县领导就联系项目推进情况进行述职,分管县领导进行点评,并对项目问题以协调单和联系单形式跟踪督办。截至目前,共发放问题协调单43个,三色预警联系单50个,做好跟踪落实。

  强化审批保障。德清实行“政府投资项目部门审批时间60天,企业投资项目流程审批100天”的审批工作制度,推出“七联审批”工作机制。按照“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满意导向”的要求,简化了审批程序,提高了审批效能,其中联合图审、联合测绘、联合验收从原先的193个工作日压缩至目前的16个工作日,提速达92%,有效优化了德清投资发展软环境。同时,结合“多规合一”成果体系,在高新区探索以“政府定标准、企业作承诺、过程强监管、失信有惩戒”为核心的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将投资项目管理重点从“事前审批”向“过程服务”和“过程监管”转移,加强政府服务供给,提振企业投资信心,真正“不让一个投资者在德清受委屈”。

  强化要素保障。通过积极申报省重点建设、省重大产业项目,今年成功争取到空间指标436亩,土地指标约600亩。5个项目列入省第二批“坡地村镇”建设用地试点项目,积极争取省专项指标支持;5个项目累计争取到国家专项建设基金8.23亿元。同时,县委组织部专门选派了15名高学历年轻干部,深入项目一线,服务重大项目推进。

  美丽城镇  品味江南情,打造样板县

  抬头看不见“蜘蛛网”;原本狭窄的里弄小道,通过拆除违建已被拓宽一倍左右;原本坑洼的路面,统一换成了新的青石板路;斑驳的旧民居,也被改造为独具江南韵味的黑瓦白墙;里弄管道还实现了雨污分离……

  这是乾元镇2015年启动“精致古镇,美丽社区”旧城改造行动后发生的美好蝶变,也是德清县“美丽城镇”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德清县委、县政府按照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城市工作的决策部署,全面启动“美丽城镇”建设五年行动,全力打造美丽德清升级版。在“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先行启动7个镇的196个具体项目,项目总投资达11.5亿元,目前已完成81个建设项目,累计投资约5.4亿元。

  坚持规划引领。深入开展“多规合一”,建立覆盖全域的“多规合一”控制线体系,划定了9%的生产空间、15%的生活空间和76%的生态空间,并以此为依据,科学规划城镇人口规模、功能定位、产业结构、发展方向,编制完成了新一轮城镇总体规划,基本实现了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重点区域城市设计全覆盖。同时,功能定位谋划到位,如乾元镇定位为“见山望水、文化传承、统筹民生”,洛舍镇定位为“诗画江南、琴动乐舍”,莫干山镇定位为“民国风情小镇”,新市镇定位为“运河古镇、海派水乡”,禹越镇定位为“生态活力金三角、产城融合示范镇”。

  彰显城镇特色。深入挖掘城镇发展的历史沿革和文化积淀,注重特色文化的传承,将历史文化元素运用到城镇LOGO、景观小品中,用项目来传承和活化历史文化。如洛舍镇用一处古建筑修复做成城市客厅的形式来展现洛舍的历史文化,并加快赵孟頫管道升纪念馆建设;乾元镇修复了千年古镇老城墙、水门等老建筑;新市镇注重明清古河埠头群、古镇原始风貌的完好保存,推动新市古镇申遗。

  注重产城融合。注重因镇施策,将瓷、丝、竹、茶等传统产业及地理信息、钢琴、通航等特色产业结合到“美丽城镇”谋划、策划、编制到实施的全过程,强化产业对城市发展的支撑力度。如莫干山镇,立足民国风情和民宿产业,积极打造国际旅游度假区,培育了以裸心谷等“洋家乐”为代表的400余家中高端低碳民宿,切实将城镇的建设成果转化为经营成果。如洛舍镇充分利用“中国钢琴之乡”这张名片,从单纯的钢琴生产到活用钢琴文化,从而进一步壮大“钢琴”产业,使钢琴产业和钢琴文化互相融合、互促共进。

  古巷幽深的千年古镇乾元,灵秀天然的名山小镇莫干山,科技创强的地理信息小镇,不同风貌的小镇展现不同的风情,美丽德清再次收获了全国的注目。今年10月13日,全国特色小(城)镇建设经验交流会在杭州召开。德清莫干山镇入选首批中国特色小镇,德清“一镇一品”的小城镇建设更是获得了与会领导嘉宾的高度肯定。

责任编辑:马美子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