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衢州环保出新招 《人民日报》都来点赞了

2016年12月10日 15:35:36 浏览量: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作者:

  “这是我们探索的环境监管新模式。”夏汝红揭晓谜底:来这里看病的“病人”是存在环保隐患的排污企业,“医生”是40多名省级环保专家,开出的“药方”是针对具体环保问题提出的有效对策,环保设备当“药品”,专治环境“疑难杂症”。企业遇到哪种环保问题,不明白的时候,来这里一问便能“对症下药”。

  这座环境医院,是浙江省首家。走进大厅,电子屏上正显示着不少“就诊”信息。再往里走,展现在眼前的就是一个个科室,分得很细。这里有水污染防治科、气污染防治科、土壤污染防治科、监测科等“专家门诊”。三楼还有十几个分析实验室,检测项目包含气源、金属元素、挥发酚、二氧化硫等,里面的桌子上摆满了仪器和试剂。

  二楼,在环保专家刘劲夫博士的办公室内,记者见到了一家化工企业的负责人。“前几个月,我生产得好好的,却老是遭到周边居民投诉,说工厂散发了臭气。我们没查出根源,市环保局的执法人员现场检测数据也显示达标。”他向记者讲述了这件怪事。后来,执法人员带他找到了环境医院,请环保专家把脉。

  专家刘劲夫很快发现了“病灶”:企业的生物发酵罐没有密闭。开出的“药方”是——抽空、净化发酵罐,并帮助企业改进生产工艺。“现在臭气消失了,我们和居民的矛盾也化解了。”企业负责人笑着说:以前环保方面出了问题,我们像没头苍蝇,不知找谁。现在环境医院给我们提供了技术支撑。我们还可以根据需求,购买专业环保服务。

  “我们不仅为企业服务,还为当地环保部门提供数据调查和环境咨询,预防环境风险。同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实现第三方监管。”环境医院副院长金鑫说。

  环境医院是当前衢州环保产业的一个缩影。自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以来,衢州环保行业春潮涌动,已培育出16家环境监测机构、5家环保在线运维机构、5家排污权交易中心和50余家环保企业,环保总产值达近30亿元。

  创建一个服务平台,鼓励广大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

  每天早上,市民周鑫都要打开“爱环保”APP,看看衢州的空气质量情况。拿出手机一点,全市所有空气监测站的PM2.5、饮用水源质量等公众关心的数据一目了然,动态更新。作为一名环保爱好者,他已经通过这款手机软件向衢州市环保局举报了10多个污染问题。

  “鼓励全民参与,接受公众监督”,这是衢州扩大环保力量的一个有效举措。目前,这个由环境监控信息中心牵头开发的“爱环保”APP下载量已达5万多次,实时公开发布环境空气质量指数、饮用水源质量、出境水质量、交接断面水质情况等30项内容。

  “‘爱环保’APP是衢州智慧环保中的一个抓手。”张红剑说。打开“智慧环保”综合平台,记者发现,该平台整合了环境质量感知、环境地理信息、机动车排气监管、环保综合业务、河长制信息管理、五水共治共建生态家园服务平台等14个系统。

  “我们不仅线上发力,线下也举办了很多活动,相互补充。”夏汝红说。衢州建立了生态大讲堂,企业管理者、环保爱好者、媒体人士以及热心市民积极参与。衢州市还将环保课堂延伸到了学校,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目前已招募了100多名环保小卫士。环保活动日上,不少家庭都是父母孩子齐上阵。

  11月21日,记者来到市环保局资料陈列室,一堵10多米长的墙上,整齐排列着衢州市十大环保先锋人物的头像和事迹:传播绿色理念的教师、八十高龄的“牛皮癣斗士”、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家……“类似这样的评选已经开展了三届。社会各界的环保积极性高了,我们的工作就不会剃头挑子一头热。”市环保局法宣处处长王毓慧说。

  走进钱江源头的开化县,在许多河道上看到身穿黄色小马甲的环保志愿者在巡河。“环境变好,光靠环保部门的人肯定不可能。巡河、清理水源地、环保公益宣教等工作,我们也都在干。”开化县环保志愿者协会鲁明说。

  2013年开始推进的“智慧环保”工程,使得衢州在工作人员人数不增的情况下,环保工作依然有了长足进步。最新的一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0月,全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出境水质达标率100%,15个省控以上地表水监测断面中,12个达到Ⅱ类水标准。2015年,衢州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09天,空气质量指数(AQI)达标率达到84.9%,PM2.5浓度均值较2013年下降33.8%,降幅全省第一。

责任编辑:马美子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