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浙江解法 探路医改

2017年06月05日 08:26:51 浏览量: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陈宁

QQ截图20170605054639.jpg

  这是一道民生难题。

  它关乎小康,牵动万千百姓;它复杂敏感,涉及多个层面——上大下小的城乡医疗资源配置,和上小下大的群众就医需求,怎么平衡?

  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探索之路上,一种“浙江解法”写下浓重一笔。近日,全省首个高水平医疗联合体改革示范区项目落户衢州,当地百姓不出县乡,便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这是浙江医改质的飞越,是“双下沉、两提升”工作的纵向延伸。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办实一件事,赢得万人心”的思考中,浙江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在实现以药品零差率为切入点的公立医院改革全覆盖的基础上,作出“双下沉、两提升”的重大决策。

  回望来路,“双下沉、两提升”,提升了基层百姓的幸福感,提振了“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的自信心,创造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浙江样板。

  放眼浙江,“双下沉、两提升”,正勾勒出一条条稳步上升的民生曲线。

  持续下沉

  万千百姓的幸福线

  如何让基层百姓不再为了手术、复诊来回奔波?针对这样的“痛点”,在浙江,数以千计的医学人才沉入基层,一座座城市医院带动县级医院转型升级,消除了万千百姓“看病难”的心病。

  今年春天,淳安“轮椅女孩”汪凌莹一家终于不再辗转各地。

  就在家门口,浙江省人民医院“下沉”至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的骨科专家组,对她的先天性脆骨病进行会诊,三天之内,顺利将她转诊至省人民医院,并如期接受手术。

  很快,这一暖心故事传遍网络。在这背后,一张提升百姓幸福感的“惠民之网”已经铺遍浙江各地。

  过去一年,共有来自省市级三甲医院的7696名专家下沉至全省各地,每家县级医院平均有10名左右城市医院的医务人员常年坐诊。

  每周,一辆辆载着专家、奔赴基层的长途大巴车成为各家省级医院的一道风景线。近年来,这些车辆带来的不只继续下沉的医务人员。

  在基层,完成一台冠状动脉造影术需要多久?“15分钟。”浙江医院院长助理、心血管内科主任唐礼江告诉记者。去年底,一台价值700万元的进口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入驻浙江医院平湖分院,当地患者“足不出县”便能享受顶级医疗服务。

  在基层,“高精尖”的微创手术能够占比多少?“80%。”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马亮自信满满地说。在对邵逸夫医院武义分院帮扶过程中,医院首创骨干医师“导师制”培养模式,如今,医院泌尿外科内镜手术比例达80%。

  目前,15家省级三级甲等医院、39家市级三级医院与122家县级医院开展合作办医,实现对全省县(市、区)全覆盖;8家省级医院利用3.05亿元自有存量资金与县级医院共建12个专科(专病)中心。

  “沉”下来的人员、资金、资源和技术,最终勾勒出一条让老百姓省心、省力、省钱的幸福之线——目前,全省87%县市的县域内就诊率超过80%。通过“双下沉”工作的全面实施,这一比例正在向90%迈进。

责任编辑:安佳璐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