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治水剿劣 指向近海

宁波率先完成入海排污口摸查
2017年04月14日 08:13:08 浏览量: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江帆 陈晓众 詹果儿

  浙江治水剿劣,是时候望向海洋了。

  近日,全省第一个完成入海排污口排摸工作的宁波,正式出台《宁波市规范整治入海排污口(入海河流)工作实施方案》,将于今年底前,对排摸出的1131个入海排污口完成整治,并将于2020年底前,全面达到国家“水十条”提出的近海水质功能区标准要求。

  居于东海之滨的浙江,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也最先遇到了来自海洋的挑战。“十二五”期间,宁波辖区内杭州湾、象山港、三门湾“两湾一港”水质总体较差,富营养化严重,均不能满足环境功能要求。

  “五水共治”行进到第四年,无论是大江大海,还是小微水体,凡是劣Ⅴ类水体,均已被纳入浙江水环境治理的蓝图。按照计划,除宁波外,浙江其他沿海地市也将于今年底,全面完成入海排污口整治。

  直面近海污染,浙江已经准备好了。

  管住入海排污口

  宁波究竟有多少入海排污口?

  该市环保局污防处处长费良汉在环保一线工作多年,坦言若是半年前遇到这个问题,自己还答不上来。

  坐拥“两湾一港”的宁波市,有1562公里长的海岸线,是中国大运河南端出海口、“海上丝绸之路”东方始发港,自然禀赋的地理优势催生了港口经济的快速发展。2016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超过9亿吨,每年有超过两千万标箱的集装箱,从这里运往世界各地,吞吐量位列世界第一。面朝海洋,在经济加速跑的同时,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压力与日俱增。

  严峻的形势,不只存于宁波。国家海洋局今年3月22日发布的《2016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显示,中国陆源入海污染压力巨大,近岸局部海域污染严重,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不佳,海洋环境风险依然突出。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44个大中型海湾中,17个海湾全年四季均出现劣Ⅳ类海水水质。

  “对于海洋保护,宁波动得早,但近海海域要达到功能区标准的压力很大。”宁波市环保局污防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宁波曾先后专门出台《宁波市象山港海洋环境和渔业资源保护条例》《象山港区域保护和利用规划纲要》和《宁波三门湾区域发展规划》等,并针对电镀、印染、造纸、化工等十大重污染行业,开展专项整治提升行动,累计投入89亿元资金,列入重污染行业整治提升范围的2078家企业全部完成整治。即使是在这样的环保高压下,“两湾一港”水质也只能说“遏制住了恶化的趋势”。

  海洋水环境整治为何遇困?记者了解到,过去,整治仅限于监管入海排污口,忽视了对养殖碶闸、入海河流的监管,因此,入海污染物总量的统计和监管,基本上是一本“糊涂账”。据宁波市海洋渔业局2014年统计,全市共有入海排污口200多个。除却统计途径、统计标准不同等原因外,不可否认,还有相当部分的入海排污口处于监管的“真空”状态。而这本账难清算,几乎是全国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

  陆源污染,已确定是海洋污染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据统计,我国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质量状况普遍较差,91%以上无法满足所在海域海洋功能区的环境保护要求。2011年至2016年,历年均有78%以上的排污口邻近海域水质,等级为Ⅳ类和劣Ⅳ类。

  “任何污染的防治,首先要做的,就是把环保‘家底’摸清,粗放型的管理和治理,效率往往不明显。”费良汉说,要彻底杜绝污染,就必须管住排污口。宁波在全省率先走出的这一步,虽然迈得辛苦,却很值得。

责任编辑:安佳璐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