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农村大学生过年 困守城乡夹心层

2017年02月13日 10:51:30 浏览量: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孙庆玲  

  做自己生活的主人

  据悉,为进一步提高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规模和比例,2016年继续实施的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又称“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录取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9.1万人,比2015年增加1.6万。一批批农村大学生从故乡涌向城市,在农村和城市的夹层中挣扎并努力着。

  大学生杜静在过年时,偶然向父亲问起自己村子的村名“刘万税”的来历,得知原来是汉代有位皇帝曾在此逗留,离开时被村民拉住不让走,于是村子便有了“留万岁”之名,后来改成了“刘万税”。“当时觉得很有意思,还去网上查了村子的历史,发现其实自己对家乡知之甚少。”

  今年过年回家,杜静没事儿就去“串门”跟乡亲唠嗑,“和年轻些的会唠些家长里短、新闻八卦,和老人聊历史比较多,尤其听他们口述自己亲历的历史时,你会真切感觉到这片土地就是你的根,会给你种安定而温暖的力量。”

  正如陈闻晋所倡导的乡愁教育,即通过文化遗产教育、国情教育、民俗教育、乡土教育等方式,对因传统时代记忆载体急剧消失而产生的集体性焦虑进行慰藉。“对大学生进行乡愁教育是工业文明取代农耕文化传统时代的教育新产品,又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文化教育,旨在唤起民族文化传统的整体记忆和个人文化传承,抗拒集体无意识的遗忘,为中华民族保留文化基因。”

  陈闻晋指出,现代教育是让学生成为现代文明人,“让他们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而今,大学毕业5年的王中亦可以说已经做到了。他不仅如愿成了家乡的公务员,实现了梦想,同时也在市里买了房安了家。

  (应采访对象要求,孙敏、王中亦、杜静为化名)


责任编辑:张丹丹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