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落榜生”左宗棠

2017年06月09日 16:59:10 浏览量: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关山远

  又到一年高考时,对中国人而言,还有什么比高考更化不开的浓烈情结?何况,今年还是高考恢复四十周年,祝福与追忆,交织在一起。

  像高考这样的选拔人才制度,可谓人类社会最成功的制度设计之一,然而争议也一直存在,争议焦点是:高考到底能否衡量一个人的真才实学?

  当年的科举“落榜生”左宗棠,是个很好的例证。但是,左宗棠对于科举考试的态度,又是那般耐人寻味。

  一

  1874年,左宗棠62岁,突然给朝廷上了份奏折:把我免职吧,我不干了,我要到北京来参加会试。就像今天一个退休老大爷,突然不想买菜、带孙子了,也不跳广场舞了,嚷嚷着要去参加高考。

  这可了得?左宗棠可不是寻常老大爷,此时他官拜陕甘总督,堂堂封疆大吏,而且正在筹备收复新疆——当时新疆被侵略者阿古柏盘踞,左宗棠用一年半的时间筹措军饷,积草屯粮,整顿军队,减少冗员,做好了入疆作战准备。大战在前,怎么突然想到要进京赶考?

  北京垂帘听政的慈安、慈禧两宫皇太后当然明白左宗棠的心思,颁下谕旨:特赐左宗棠同进士出身,并升为东阁大学士。

  至此,左宗棠的最高学历,从举人跃至进士,这是他个人的一大步。为了这一天,他足足等了四十年。

  明清两朝,科举考试制度最为完善,共分为四级:院试——乡试——会试——殿试。院试未考中前叫“童生”“童子”(有些考生年纪很大甚至须发皆白了,还是“童子”);考中后称“生员”“秀才”;秀才才有资格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考中后成为“举人”,然后才有“进京赶考”一说,举人赴京参加会试,时间是在乡试的第二年春天,会试录取300名“贡士”,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贡士参加皇帝亲自监考的殿试,其实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殿试分三甲(三等)录取。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叫状元,二名叫榜眼,三名探花。

  秀才、举人、进士,区别大着呢。有人把科举与高考制度简单对应,说秀才算是初中毕业生,举人是高中毕业生,进士是大学本科生,并不恰当。事实上,科举与高考,还真没法简单对应。科举考试晋级,比高考难多了,全省统一考试的乡试,其实就类似于今天的各省命题的高考了,此外,现在都把每省分数最高者叫状元,当年,状元只有一个。

  云南过桥米线按价格分“秀才”“举人”“进士”,档次越高,价格越贵。左宗棠一直耿耿于怀的是:当年科举,他停步于举人这个台阶上。

  二

  左宗棠1812年生于湖南湘阴,生性颖悟,少负大志,5岁时,就随父到省城长沙读书。在他那个年代,参加科举考试,几乎是人生向上唯一正道。

  但左宗棠的“考运”不佳,他的秀才身份,是“纳资为监生”而来,也就是说,他花钱买了个秀才资格,才得以参加长沙乡试,中了个举人,这个举人中得也是勉勉强强:当时考官胡鉴给左宗棠的考卷批了个“欠通顺”,等于直接宣告他已名落孙山,但发榜前,皇帝突然给湖南增加了6个举人名额,恰恰胡鉴又因急病猝然去世,几个考官再讨论是否录取左宗棠,也是争论不休,最后由主考和湖南巡抚(左宗棠的老师)拍板,才让他过关了。

  但左宗棠在考场上的运气,至此已用光了。接下来他三次赴京赶考,都铩羽而归。最郁闷的是第二次会试,他明明准备以第十五名取中,但终因湖南取中名额超过,而湖北未满额,而撤销了他的试卷,补给了湖北。

  众所周知,左宗棠是个极有性格的人,三次不中,他怒了:不考了,回湖南乡下,当农民。

  在左宗棠那个年代,举人与进士,云泥之别。古人云:“学而优则仕”,中了举人,意味着一只脚已经踏入仕途,所以《儒林外史》里的范进,中举前人人瞧不起,中举后,顿时成了绩优股,人人争相巴结。但中了进士,则直接就是“皇帝的人”了。殿试之后,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其余进士经过考试合格者,叫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考试合格者,分别授予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等职,或以知县优先委用,称为散馆,从此进入仕途快速上升期。是一只脚还是两只脚踏入仕途,差别大着呢。

  作为举人,左宗棠算是有了做官的“正途出身”,但这只是理论上,距离变现,还很漫长。他家里穷,没钱捐官,只能去做倒插门女婿,在古代,这是一个男人极丢面子之事,好在,岳父一家对他不错。他也认真务农课子,研习舆地兵书,自号“湘上农人”。

  但他又如何能摆脱这郁闷?作为一个读书人,而且是一个自视甚高的读书人,只有一个举人身份?耿耿于怀,耿耿于怀。

  《汪穰卿笔记》记载:左氏“晚督两江,前学政以道候补两江,见左,左恶声色斥之曰:‘汝此姓名,曾放湖南学差者非邪?曩时吾同试文何不佳?乃被摈。’高讽其文,逐节问之:‘此何不佳?乃被摈。混得学差却不耐烦校卷,有人才如左老三,乃不能录为门生,却来江南为汝长官,汝尚浮沈一候补道。如汝人才,岂复合作道。汝曾作官河南,知造何孽。’呼左右曰:‘来,为我行文河南,取他劣迹。’此人惭惧,告病去官……”

  国之重臣,此时显示顽童心性,像段子里交警罚闯红灯的当年老师抄写若干遍交规一般,左宗棠大骂当年主考官,同时还背诵自己考举人时的文章,每背一问,就问一句:“这篇文章哪里不好了?像左老三这样的人才你都不录取,还要录取什么人?”把这倒霉的考官,活生生给吓跑了。

  这个心结,确实很难打开。

责任编辑:安佳璐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