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一字之差天地宽

——访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詹启敏院士
2017年04月18日 14:44:09 浏览量: 来源:新华社 作者:李斌 林苗苗

  詹启敏院士最近有点“红”。

  不久前,在央视一套《开讲啦》节目中,这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不仅对精准医学、健康中国等娓娓道来,还以一曲琵琶独奏《彝族舞曲》惊艳四座。

  会弹琴,会唱歌,这位2016年4月19日从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副校长岗位“转任”北大医学部主任的分子肿瘤学家,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对医学发展有怎样的思考?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记者走进北大校园。  

  从“北大医学”到“临床医学+X”

  逾百年历史,6家直属附属医院,4家共建附属医院……北大医学部是中国医学领域的重镇。

  “医学科技创新和学科交叉融合是推动医学发展的两大重要途径。”履新后不久,詹启敏主任和医学部党委书记刘玉村一起提出“北大医学”概念。

  相比于行政概念的“北大医学部”,“北大医学”意在整合北大所有和医学相关学科的资源,包括生物学、电子、光学、大数据、影像等。

  从“北大医学部”到“北大医学”,一字之差天地宽:在“北大医学”基础上,“临床医学+X”发展计划应运而生:整合医疗和大数据优势,成立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中心;成立面向代谢组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微生物组学、临床疾病诊疗的多组学精准医疗研究中心;整合北大生命科学、工学和信息科学优势,建设分子影像研究中心、医学前沿交叉研究院、创新药物研究院;干细胞、神经科学、免疫、肿瘤以及心血管领域的前沿研究和转化研究,也通过资源整合和国际合作有新的布局……“北大医学”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医学是前沿学科交叉融合的平台,也是科技创新应用的出口。”詹启敏认为,“健康和医学的发展要靠科技发展来支撑,从手术刀、止血钳、听诊器,到显微镜、X光、CT、核磁和加速器等,100多年的医学发展足以证明这一点。‘临床医学+X’的目标之一就是要产生新的临床技术、疾病诊疗方案和标准指南。”

责任编辑:张磊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