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毕飞宇:捧出一桌“文学私房菜”

2017年03月28日 10:45:23 浏览量: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康 岩

  毕飞宇自2011年写完《推拿》后,沉寂了好一段时间没写小说。2017年2月,他带着一本根据课堂讲稿编辑而成的《小说课》来到北京,与读者交流。

  人们依稀还记得他用文字构建起的、布满特殊人群的世界:一个目光明亮的正常人,带着尊重与理解,刻意揣摩一群生活在阴暗潮湿处的盲人推拿师。作家把想象的功能开掘到极致,调动全然陌生的经验,用心体会,细致描摹他们身边的动与静,心里的自尊与自卑,还有如恒河沙数般数之不尽的沉默的虚无。

  这种没来由地想象和虚构一个独立世界的能力,在毕飞宇看来,是作家创作的致命要诀。

  2013年,毕飞宇正式调入南京大学,身份由作家转成教授。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等一项项文学创作的桂冠被他藏在了身后。获得教师身份,一切从零开始。

  他有着非同一般的“野心”,他挑选出人类文学史上那些一等一的大师,攫取他们在写作过程中刻意或不刻意呈现出的心理张力、思维进程和艺术感觉。他把这些材料过滤出来,洗干净,切整齐,加足料,放在一口大锅里细煮慢熬,再借大师们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重新摆盘包装。这桌“文学私房菜”的首批食客,就是南京大学文学院的学生们。

  严格说来,毕飞宇的小说课算不上正儿八经的“课”。“南京大学给了我充分的自由。学院对我上课的要求是讲座式的,来听的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校内学生还是校外来的,我都不管,我甚至不介意它叫什么课。”

  连课程的命名都是无关紧要的。毕飞宇想做的无非就是跟在场的学生一起,营造一个读小说、谈小说的群体氛围,师生们放下架子,没大没小,围坐一团,借写作论事,凭文本明理。

  他没有学院派的拘泥与禁锢,赤裸裸一位“浪里白条”,课堂上充分释放一位自由的创作者对另一位自由的创作者贴心的感应和契合:“我挑的是几乎所有同学都耳熟能详的作品。这样的话我就能直接抛开内容,分析小说内部的那些微妙之处,尤其是作者的思维进程。”

  近年来毕飞宇在各地高校间游走,为有着写作兴趣、写作梦想的莘莘学子介绍文学虚构的要诀。在毕飞宇看来,作家的虚构能力,虚构一个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全然不同、甚至两相对立的世界,是衡量一部作品是否成功的重要参数。而这种能力就得益于写作者自由开放的个性、野蛮生长的想象。

  作为一名大学教授,每天面对着想法规矩、行事方正的学生们,时间久了,毕飞宇也有着小小的无奈:“我发现那些真正写得好的反倒是一些专科学生,高等学府里的学生,学习效率高,学习成绩好,但想象力有时不如那些学校层次稍低的学生。试想一下,如果全班50个人是同一种语言风格,写类似的故事,谁会喜欢这样的班级呢?我又不是批阅高考作文的阅卷老师。”

  面对当今的文学环境,毕飞宇恬淡而放松。当代文学期待新的黄金时代。而毕飞宇仍坚持为小说与文学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不管当不当作家,学生对小说的本质认识得更清晰一点难道不好吗?人是要为幸福活着的,有时候,阅读文学所带来的审美体验和幸福感,高工资带不来。所以我与其说是在跟大学生们讲小说,不如说是在给他们送幸福。”

责任编辑:安佳璐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