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如何为公益慈善事业培养专门人才?

2017年03月17日 09:31:41 浏览量: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核心提示:订单式培养公益慈善管理人才,由北师大珠海分校、上海宋庆龄基金会、基金会中心网合作创办的全国首个公益慈善管理本科专业正式招生,跨领域开展公益慈善领域人才的培养计划。

  从郭美美事件引发红会危机,到深圳罗尔事件,近年来在跨地域、跨群体公益慈善公共话题中,各种负面信息伴随着“情感共振”不时出现,表露出社会组织的某种脆弱和不成熟,更揭开了公益慈善队伍专业化程度低、人才稀缺的短板。

  国内教育机构能否为此培养输送专门人才?这是各类慈善组织发出的教育需求信号。

  内行稀缺

  时代呼唤公益慈善教育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NGO研究所2013年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表明,我国公益慈善人员虽受教育程度不低,但普遍缺少从业经验,基金会员工中有3年以下经验的占近70%,10年以上的仅占3.7%,在公益传播、项目营销、筹集资金、管理方面,人才的专业能力建设滞后。

  然而在“供给侧”——国内高等教育的现有专业目录体系中,并没有与公益慈善有关的专业设置,只在少数高校招收公共管理、行政管理、社会工作、社会学等专业的研究生,这显然无法满足蓬勃发展的市场需求。

  一面是日益增长的公益热情,一面是公益人才培养的“真空”尴尬,无论行业还是高校都开始将目光转向人才培养领域,如希望工程创始人之一、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先生所说:“公益慈善事业面临的许多障碍,原因都归结到‘缺人’两字。”

  国务院港澳办原主任鲁平先生从一线告退后担任上海宋庆龄基金会理事会主席,他敏锐觉察到我国公益慈善领域专业人才不足的客观事实,遂提出敞开思路,适时推动现代慈善教育的发展,由此酝酿与北师大珠海分校、上海宋庆龄基金会、基金会中心网三方合作,跨领域开展公益慈善领域人才的培养计划。经再三酝酿会商,三方拿出了完整的方案。2012年5月,由北师大珠海分校、上海宋庆龄基金会、基金会中心网合作创办的全国首个公益慈善管理本科专业正式招生,并成立了宋庆龄公益慈善教育中心(后简称为中心),专业设置采取“2+2”模式,订单式培养公益慈善管理人才,拉开了专业化培养公益慈善急需人才的序幕。

  5年过去,鲁平先生已于2015年作古,他对现代慈善教育的直接推动意义深重,并继续垂范后人。其实践探索已充分证明,当初选择的是一条正确而高效的慈善教育道路。

责任编辑:安佳璐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