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故宫“看门人”单霁翔

2017年03月17日 15:47:56 浏览量: 来源:文汇报 作者:

  “我的职责是看好故宫。”当别人用“故宫掌门人”来称呼他时,他总要纠正:“我是故宫的看门人。”
  给故宫“看门”其实很有讲究。一要把门看牢,避免火灾盗窃等闪失;二要把门看好,还故宫以尊严;三要把“主人”伺候妥帖。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谈论故宫时,爱提“尊严”这个词。在他眼里,文化遗产是有生命的,只有善意对待故宫,挖掘它的文化内涵,并让它保有存续的生态方式,故宫才有尊严。作为公共文化设施,故宫的主人是观众,只有当主人更方便、更畅快地在这片文化领地上享受精神生活时,主人才更有尊严。
  开发6700种文创产品
  夹杂银丝的头发,洗得泛白的藏青色夹克衫,黑色老北京布鞋。从头到脚,在单霁翔身上找不出时尚元素。
  单霁翔今年60岁整,但他心态开放,善于学习,乐于倾听,敢于尝试新事物,欣赏年轻人的思维、闯劲和玩转电脑的身手。
  在《胤禛美人图》《紫禁城祥瑞》和《皇帝的一天》这3款App之后,故宫在2015年再推3款,分别是刚刚上线的《韩熙载夜宴图》和即将推出的《每日故宫》手机应用、《清代皇帝服饰》ipad应用。《韩熙载夜宴图》在传世名画中注入100多个交互点,通过点击,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可通过真人舞蹈、真人演奏等方式一一再现;《每日故宫》以每日一赏的形式推送代表性藏品;《清代皇帝服饰》不仅展示皇帝在不同场合的不同着装,还能赐你透视的慧眼,看到皇帝从里到外怎么穿,甚至告诉你这些服装如何制作。
  故宫的设计团队以故宫藏品的文化信息为元素,迄今已开发6700多种文创产品,比如“朕就是这样汉子”折扇、“奉旨旅行”行李牌、萌萌哒的格格书签……
  如今介绍起故宫的文创产品,单霁翔已然是满口网络语言的潮人了。
  三年巡查走坏20双鞋
  从位于神武门西边的院长办公室出门向西,沿故宫红墙逆时针行走一圈大约4公里。自2012年初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至今的每个工作日,这样的例行巡查已经让单霁翔走坏了20多双布鞋。
  单霁翔常换秘书,在他担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10年间,曾换了5任秘书。并非用得不“顺手”,而是秘书跟着他干活就像打仗,过段时间需作休整,只有他像永不疲倦的战士。对故宫9000多间房子的一一踏足,让单霁翔心中有数、胸怀大局。
  故宫犹如一座欣赏不尽的文化宝藏。最让单霁翔遗憾的,是很多观众一进故宫就目不斜视,一直往前走,先去看皇帝坐在哪儿,再去看皇帝睡在哪儿,最后看看御花园,就出门了。
  英国著名视觉艺术媒体《艺术报纸》公布的2012年最火艺术博物馆排行榜中,巴黎卢浮宫博物馆以全年吸引970万观众位列第一,而观众更多的故宫却在榜单上没有踪影。“因为他们没把我们当博物馆,而只是一个景点。要改变这一尴尬,只有一条路,那就是从故宫走向故宫博物院。”
  从2002年的30%,到今年的65%,再到2020年的80%,开放面积的一次次拓展,折射出故宫在逐一迁出紫禁城内办公用房以及细致修缮宫殿、院落、文物过程中的果敢和艰辛。
  把“主人”伺候妥帖
  单霁翔有股北方汉子的粗犷和豪爽,但他粗中有细,做事从来不打马虎眼。“一个烟头也管,一个井盖也管,一块墙皮也管。”同事们埋怨他管得太细。他轻松笑笑:“把一件小事做好,就能看出大的变化。”
  2013年初,当他提出“故宫的开放区不允许有一片垃圾”时,同事们的第一反应是“怎么可能”。单霁翔天天在院内巡查并随手捡拾垃圾。单霁翔的要求是,“负责清扫的工作人员必须眼睛敏锐,一见到垃圾就立即捡起来。”2013年10月3日,16.2万人次的观众,是一年之中人流最拥挤的日子。北京旅游委前来检查旅游环境。旅游委主任周正宇转了40分钟,竟没看到一片垃圾,连称“神奇”。
  单霁翔又在2014年提出“屋顶不能有草”。飞鸟或大风将草籽带到房顶,草生命力很强,生长过程中会拱瓦,瓦松动了,就会漏雨,导致木头糟朽,木结构的古建筑就得大修。为尽量完整保存文物信息,就应减少大修,加强日常维护。“我们做到了。从高处往下看,紫禁城的屋顶没有一棵草。”
  “墙壁要整洁”,这是单霁翔今年的目标。
  出版了十余部专著

  既享受忙碌,又享受清净。夜色渐浓,清茶暖灯,书籍为伴,两三个小时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单霁翔说:“这是我的生活方式。”
  单霁翔的学术背景是建筑,又常年从事城市规划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因此被媒体称为学者型官员。而他却总盯着自己的“短板”:不是历史学、考古学、博物馆学等相关专业出身,工作中又遇到那么多新问题,这怎么行!接近50岁时,他去清华读博士,成了吴良镛院士的学生。
  关于文化,关于故宫,总有源源不断的感受冒出来。聚沙成塔,他已经出版了十余部专著。

责任编辑:安佳璐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