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报国 心在飞翔
科研报国 心在飞翔
——访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虞籍乡贤沈春林
2016年07月15日 07:50:37 浏览量: 来源:上虞日报 作者:陆军
情系上虞,科研情怀永不老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沈春林的人生因醉心自己深爱着的科研事业并取得丰硕成果而熠熠生辉。走过数十年的科研生涯,他感到,科研是条单调而乏味的漫长道路,要耐得住寂寞,忍得住孤独,还不能太功利,要有奉献精神。
年逾古稀之后,沈春林的家乡情结也愈益深厚,他经常与江苏虞商联谊会取得联系,并通过联谊会秘书处向家乡提供科技领域的最前沿信息。联谊会秘书长赵建强说,2012年,沈老通过我向上虞提出了7个可供开发利用的科研新课题,而这次见面沈老更是有备而来,他专门调研了目前的无人机市场,认为目前开发工业级无人机正当其时。
作为从事飞行器控制研究的专家,沈春林可以说是搞了一生的无人机研究,他说,现在国内对无人机的研究和制造热度很高,但大多还是消费级的无人飞行器。这类无人飞行制造相对容易,配套设施和设备要求也不高,但很快市场空间将会有限。而工业级无人机由于续航时间长、载重量大、遥控距离远,因此在民用领域将会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但由于投入较大,而且对配套的航装设备要求较高,目前市场还没上来,因此发展空间也很大。沈春林预计,到2025年,我国的工业级无人机将会达到700亿的市场需求。
这位曾经研发我国第一架无人机的教授对他的事业钟爱有加,他说,我们那时的无人机主要是做靶机、侦察机,后又开发了察、打一体化无人攻击机,但现在无人机由军用向民用发展是一个必然趋势。他举例说,精准农业是世界农业发展的新潮流,它是由信息技术支持的,根据空间变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而未来无人机在精准农业和精准林业方面的应用将十分广泛。譬如无人机在检测农作物病虫害、生长情况,农田测绘、农业估产和撒药、施肥、播种等的农田遥感监测、农田地理信息、农田信息采集、智能化农机具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网络化管理系统等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发展农业无人机投入相对较少,用处较大。而在无人直升机、固定翼无人机和多旋翼无人机中,又以发展无人直升机更具优势。
这位对无人机研究有着不懈追求的专家对家乡企业深情厚望,他说,上虞的企业家敢打敢拼,有的有着一定的经济实力,有的已有了一定的规模优势。企业转型升级一定要面向未来,有较高的科技含量。他表示愿以自己的有生之年,为家乡企业服务,不仅自己可以发挥特长,还可以召集一帮同行、学生,攻克一些技术上的难题,解决生产、试飞和销售中的困难。
责任编辑:张磊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