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报国 心在飞翔
科研报国 心在飞翔
——访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虞籍乡贤沈春林
2016年07月15日 07:50:37 浏览量: 来源:上虞日报 作者:陆军
科研报国,一片冰心在玉壶
作为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美国IEEE学会高级会员,沈春林曾在美国新墨西哥大学任教,多次受美国、俄罗斯、日本、中国香港等地的大学邀请进行学术访问。他的学术成就和影响深得同行的好评,在荣誉和赞叹声中,伴随着对事业痴情追求的是他的“科研报国”的一颗丹心。
文革时期,他参与国家“长空一号”无人机研制任务,主管控制系统。在长达8年的研制过程中,他身居大漠深处,工作、生活条件及其艰苦。他用1年多研制出了控制系统,又耗时近7年进行试飞试验,一次次地排查原因,不断改进。沈春林记得,最辛苦的日子莫过于在酒泉试飞的阶段,“寒风刺骨,气温零下20多摄氏度,为防止螺帽螺钉等零件掉落,安装时不能戴手套,手几乎被冻僵。如果不小心掉了一颗螺帽螺钉,就必须找到,否则飞机不能起飞。”在“长空一号”研制中,沈春林深切地感受到“理论要和工程实践相结合;没有工程实践经验,完成科研项目则要走很多弯路。”8年工程实践的砥砺,对他日后的教学和科研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上世纪80年代初,沈春林作为访问学者被派往美国新墨西哥大学,由于学术造诣深、国际影响大,他被该大学聘任。虽然美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优越,但沈春林不为所动,在新墨西哥大学教了半年书后毅然回国。在他看来,只有将科研扎根于祖国大地,人生才能有价值、有意义。
在沈春林的人生字典里,似乎只有“科研”二字。退休后,他继续着挚爱的科研工作。由于不能独立申报国家基金课题项目,沈春林另辟蹊径与中科院开展合作,参与“863”课题深入进行真三维显示研究。“我们研究的是‘裸眼’条件下的真三维显示,即不戴特制的眼镜也能看到三维景象。”时下,其真三维技术已成功应用到教学、科研、展示、广告、娱乐等领域。
“科研报国”的炽热情怀和宽广胸襟,让沈春林的科研之路越走越宽。50多年里,沈春林在不同的研究领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发行了《飞行控制系统》《自动驾驶仪》《电子线路》《计算机控制系统》《线性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数字控制系统》《鲁棒控制系统》等著、译书7部,其科研成果先后获全国科学大会奖、江苏省科学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等,被授予“先进科技工作者”“有突出贡献的留学回国人员”“优秀研究生导师”等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张磊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