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齐步走”才能行得远

2015年09月15日 10:45:00 浏览量: 来源:《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杂志 作者:沈钧

  Q: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万事利作为一家传统制造企业,如何处理好党建传承与企业创新的关系?

  A:企业的传承,不仅是简单的财富和资产的传承,更是企业核心价值观和企业家精神的传承。作为新生代企业家,我对传承好老一辈企业家精神的理解是,在继承中弘扬,在实践中创新。当初,老一辈们的万事利是乡办企业,厂不是自己的,但他们不分昼夜,努力工作,现在叫蛮拼的,当时就是奉献。正因为有了他们的奉献,才有今天的万事利。我们现在社会奉献少了,多为利益驱动。我现在跟我们党员开会时,经常强调要学习前辈们的奉献、吃苦精神。但光靠吃苦、奉献,不能足以立足现在。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如今移动互联的到来,我们必须创新,经营手段、管理方法创新,党建更需要创新。

  现在,移动互联时代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面临新背景,我们始终认为,传承是为了更好地创新,创新是为了不断完善已有的工作经验,目的就是要实现党建强和发展强。

  我们在党员教育管理中,创新党员活动方式,经常围绕企业发展主题和创建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开展党的组织活动,我常跟支部书记们说,要创新就不能闭门造车,要“走出去”“请进来”,学习党建先进企业的经验,要结合移动互联,跟时代同步。6月份,我们组织了两次党务工作者外出考察,考察祐康和海亮。我们还创新了党课形式,采取线上线下方式,就是考虑到我们现在党员的工作状态和年轻态,今年4月和7月,我们邀请了党校教授和专家来企业开党课,并结合互联网,又在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之际,通过微信群上了一堂生动的抗战历史党课(《守望历史  为了和平》)。

  我们在思想道德建设中,开展了“道德大讲堂”活动,采取下基层等形式,倡导诚信经营、合法经营,把勇于创新、奋发向上、诚信友爱的优秀品格融入到企业每个员工的血液中去,不断提升员工的文明素质,前年还被评为江干区“十佳道德讲堂”。

  我们在发展和培养党员苗子时,打破唯学历、唯文凭、唯机关传统思维,坚持培养党员苗子和发展党员向生产一线倾斜,向科技攻关、技术骨干倾斜、向业绩优异人员倾斜。在发挥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作用上,集团党委始终把群团建设纳入日常工作,总揽全局,通盘考虑。支持工会、共青团独立自主开展工作,切实维护职工正当权益,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今年,万事利被杭州市总工会评为“杭州市示范职工之家”。

  Q:万事利利用40年的发展速度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可以预见,未来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万事利集团接下来又将怎样把党的政治优势与企业的发展优势融合?

  A:我们讲,党的政治优势之一就是“密切联系群众”,而企业的发展基础就是职工。企业发展要发挥党建政治引领作用,目的就是要让党建的政治优势和企业的发展优势相融合,并最终转化为企业前进动力、发展源泉。

  万事利40年的发展,离不开党建引领作用的发挥,主要体现在服务中心任务上,作为全国丝绸行业龙头企业,我们始终注重企业党组织在和谐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建设上的作用发挥,以企业小家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这些年来,员工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员工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2013年,万事利被总工会评为“全国模范职工之家”。

  在服务员工上,我们注重把企业党建和服务职工的生产、生活和成长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党的要求、企业的需求、员工的追求”相统一,依托本部和下沙两个阵地优势,经常组织党课学习、教育培训、文化娱乐等活动内容,努力把党组织建设成凝聚职工、团结职工的精神家园。比如,今年夏天,集团建立“小候鸟”活动室,举办暑期夏令营,让他们的父母安心工作,孩子开心学习。

  在运用“智慧党建”新手段上,探索建立网络党支部,实现“网络+网络”双重覆盖,积极上线“万事利微党校”微信平台,做新“智慧党建”品牌。在做优“三争创”党员风采上,号召“我学习、我创新”,努力争当学习型党员;立足本岗,争当营销先锋,努力争做先锋型党员;亮出党员身份,向我看齐,努力争为奉献型党员,在集团上下营造一种比学赶帮的浓厚氛围,使企业党建深深融入企业发展之中。

责任编辑:张磊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