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书店”20年坚守与突围
“先锋书店”20年坚守与突围
2016年08月12日 08:16:56 浏览量: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郭舒然 姚雪青
“理想主义”的荆棘路
作为一家民营书店,先锋之路坎坎坷坷。
2003年5月,积累实力后跃跃欲试的钱小华在南京夫子庙地下商场开了一家分店。地处著名的夫子庙景区,游客众多、人流密集,王谢故居乃文人雅客以诗会友之地,江南贡院曾是中国最大的科举考场,这里似是开店的理想之地。
当年,投入近百万元装修的夫子庙店是名副其实的书店“先锋”。入口处开设了近百平方米的艺文空间咖啡馆;书架上不及顶、下不落地,取中间五档,正对读者视觉高度,便于取书阅读;书架之间镶嵌艺术大师人物肖像,灰色凝练,白色墙柱正面是盏盏壁灯。书店中央是一方雅致的竹园,两侧平台摆放着48张红黑相间的沙发,购书人逛累了可以坐下来阅读。
在钱小华的想象中,人多时书店座无虚席,让人心中涌动喜悦。
不成想,一年半后,“理想主义”被击得粉碎。
开业后发现,人文社科类书籍很难吸引游客和附近居民,走精品路线、不打折销售的先锋在夫子庙“叫好不叫座”。相比之下,夫子庙步行街及周边地区的特价书店、五元书店人头攒动,生意不错。
“里面高大上,外边脏乱差”,外部环境也让夫子庙店雪上加霜。门口一度挤满了小贩,满地的瓜子壳、香烟头、废纸屑总是扫不干净。到了夏天,一些社会闲散人员光着膀子、打着赤脚前来“蹭空调”,并在店里喧嚷,工作人员上前提醒,反遭呵斥。周末人多时,遭遇小偷也是常事,店里三天两头丢东西。
此情此景,难免让老顾客们摇头叹息。有位南大教授抱怨:先锋怎么把书店开到这儿了,下回请我来都不来了。
开业一年半多,亏损严重,夫子庙店难以为继。
先锋书店搬家的次数足有7次,也遭遇过因付不起上涨的租金而被房东下逐客令。有一次则是一名醉驾的司机将车开进大门,撞烂了书店。2013年7月,南京清理全市地下停车场,职能部门告知钱小华在7天之内将五台山书店恢复成停车场,并需缴纳大笔罚款。所幸南京市委宣传部及时伸出援手,先锋方才逃过一劫。
与夫子庙地下商场谈判撤店的那个下午,恰遇狂风暴雨,“谈完之后,我坐上出租车就开始落泪。毫不夸张地讲,那天从夫子庙一直流泪到广州路。”钱小华回忆,“那段时间是最难熬的日子。当时把房子都卖了,我就睡在南大广州路店的办公桌上。”
即便如此,钱小华也没有放弃。
出生在江苏金坛农家的钱小华,家境很不宽裕,初中辍学在一家茶园工作了两年。后来,钱小华被招进金坛纺织厂工作。在那里,他遇到一位惜才的厂长,得到了去南京大学中文系作家班进修的机会。在南京,钱小华如饥似渴地读书,一有空就到书店淘书。有书店老板出外购书,钱小华便打听其返回时间,以便第一时间到书店购买。有次,南京一家书店的老板采购时缺钱,钱小华借钱给老板,老板用书来抵款。
进修后,钱小华来到江苏省直部门的一家杂志社工作。一次,他熬夜写出一篇万余字的报告文学,却被编辑部主任大笔一挥删掉6000多字。钱小华认为其不懂文学,完全是外行领导内行。愤而辞职的他回到金坛老家,向堂姐夫借了600元钱,购入20斤茶叶开始出门贩茶。
茶叶生意艰辛,需要带着大把现金去山里收茶,到茶厂加工,再把干茶拖回来包装销售。钱小华就像个长途司机一样,押着一车上千斤的茶叶,走南闯北。彼时的山区并不太平,晚上睡觉,钱小华把钱藏在茶叶桶下面,枕头下面搁上一把刀。之后,他还做过纺织品生意,也终因适应不了商场上的游戏规则,惨淡收场。
走投无路之时,钱小华想到了开书店。
困难与不幸依旧前来敲门。前两年父亲离他而去,之后两年女朋友与他分手,再后三年事业受挫,夫子庙店倒闭,几乎所有家当都赔了进去。
从事书业的头九年,钱小华没有回家过一次年,每年除夕都是守在书店。父亲病危时钱小华连夜赶回老家,手头拮据到拿不出钱为父亲料理后事,最后跑到一位在镇上办厂的朋友那里借了3000元钱,将父亲遗体火化安葬。
“我为什么还在做书?”无数个失眠的夜晚,钱小华不断地问自己。最困难的时候,是两位女性给了他勇气。
“在我童年的时候,因玩火差点失去生命,需要输血时是母亲不顾一切用自己瘦弱的躯体将我从死亡边缘拯救回来。母亲的纯朴与善良,母亲让我读书的教诲与坚持,影响了我的一生。”钱小华将对母亲的怀念镂刻在对书店的爱上,“我一生也只做一件纯朴的事情,就是开书店。书店是我对母亲苦难一生的记忆,书店在,我的母亲就在。”
另一位是双腿残疾的南京师范大学学生郭晶晶。夫子庙店撤店后的一天,她来到位于南京大学南门东侧的广州路店。书店在一栋楼房的二楼,她是被人连着轮椅抬上去的。看到这一幕时,坐在收银台后的钱小华心中涌起感动,流下了眼泪。怕被人看见,他走到一旁背身去擦。
“这本书好,那本书好,这本书请您帮我拿下来好吗?”郭晶晶在书架前挪动的身影,至今还常出现在钱小华的脑海里,“正是这些坚守书店的人们,坚定了先锋存在的勇气”。
“我生命的价值是在阅读中开启的,它也终将以书而告结束”,钱小华始终以为,哲人的这句体悟,仿佛就是对他的私语。
绝处求生的新业态
记者到访先锋书店时,正逢湖北农民诗人余秀华携新书《我们爱过又忘记》在五台山店举办签售分享会,江苏广播电台知名主持人文岚主持。店中心的沙龙区围起了里外三层观众。
“没想到现在还有这么多年轻人喜欢诗歌,也没想到书店能给诗集摆上两大柜子。”余秀华向记者感慨。
邀请名家学者到书店开讲座,分享创作经历和人生感悟,并与读者面对面交流、签售书籍,是先锋的一大特色。陈丹青、白先勇、周国平等一批名家学者,都曾参与先锋文化大讲堂。最近几年,书店年均举办400多场讲座和沙龙,场场爆满。
也是在这一天,从浙江来南京旅游的陈晓燕女士,买了一本印有奥黛丽·赫本照片的笔记本与手绘南京小吃地图,“我是在网上看旅游攻略时发现先锋的,很好奇为什么一家书店能像5A级风景区一样吸引这么多人关注,决定过来看一眼。”来了之后,她发现自己被各具特色的文创产品迷住了。
办沙龙、卖咖啡、做文化创意产品,先锋领国内行业风气之先的这些举措,发端于2008年。
这不只是先锋书店的特色,也是实体书店转型发展的路标。不过,对于自言“内心是和商业决裂的”的钱小华来说,起初实属被“逼上梁山”的无奈之举。
2008年后,经历了发展阳春的民营书店开始感到阵阵寒意。飞涨的房租,来自网络书店的挑战,传统阅读不再是人们获取精神食粮的唯一途径……南京、武汉、长沙等地风光多年的图书批发市场开始一蹶不振,风入松、光合作用等一批国内知名的民营书店陆续倒闭。先锋书店也一度亏损上千万元,资不抵债。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社长黄小初坦承,当时先锋书店因拖欠书款被列入“黑名单”,很多出版社中止供书。
那段时间,钱小华独自躲进了安徽黟县的一个小村子里,思考着书店的出路。
此前,他曾与书业同仁一起赴美国考察。跑了11个州的36家书店,钱小华发现,几乎所有书店都在卖咖啡、卖文化创意产品,就连旅游风景区也在热销这些文化产品。随后的几年中,先锋书店开始零星开发一些文创产品,但一直未成规模,直到2008年的书业寒风刮来,钱小华觉得必须放手一搏了。
当年5月,在一片“不务正业”的质疑声中,先锋成立了自己的文创公司和团队。一方面,将相册、明信片、布包及建筑海报、笔记本等打造成文创产品;另一方面,开辟店中店,卖咖啡、糕点等,增强书店的造血功能。
“我们只做与主题相关、纸质的文创产品。把一些适合的照片、图片等版权买下,形成定制产品。”钱小华坦言,尽管投入较大,但自主定价、自创精品,有比较优势。
第一年在五台山店试水,取得了不错的业绩:文创产品占到书店总销售额的30%、总利润的40%。伴随需求的培育,先锋文创产品逐渐闯出市场、形成系列。主要依靠这块增量,2011年先锋书店走出经营困境。如今,先锋书店的文创产品已占年销售额的60%、年利润的50%,可谓半壁江山。
这次转型不仅没有削弱先锋的品牌影响力,认知度还得到放大提升。南京市民和一些单位选择先锋文创产品作为赠送亲友、贵宾的礼品。就连中山陵、总统府等名胜景区,也看到了文创产品的潜在市场,选择与先锋合作。原本沉睡在档案室里的图片和记忆,被唤醒、被关注,具有地方历史文化特色的定制明信片、笔记本很快在景区热卖。
为激发员工创造力,先锋今年起力推自主经营体模式,采取项目合伙制,即向每家门店店长放开经营权、用人权、分配权,每个部门都成了创客孵化器。
90后女孩钱菁菁去年9月来到先锋工作,目前是咖啡馆店长。“卖咖啡虽然不是书店的主业,但可以吸引和稳定选购图书和文创产品的客流。我们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糕点花色等,带动销售增长。”钱菁菁介绍,不论是选择供货商还是面试员工、考核绩效,都由店长说了算。权力下放的同时也意味着责任的增加,随着业绩提升,钱菁菁的工资也涨到了10多万元一年。
如今的先锋,已从寒风中挺过。2013年起,先锋书店先后获得财政部实体书店奖励资金、江苏省和南京市两级文化产业资金等累计610万元资金支持。
顺势而为,先锋将主题书店开到了5A级景区、历史文化街区。坐落在民国建筑区的颐和书馆,以诗歌文化为主题的中山陵永丰诗舍……2013年后,先锋书店已经开设了7家分店。
责任编辑:张越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