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先锋书店”20年坚守与突围

2016年08月12日 08:16:56 浏览量: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郭舒然 姚雪青

  先锋颐和书馆一角。

  资料图片

  制图:蔡华伟

  20年前的那个平安夜,让处在人生十字路口的钱小华不再徘徊。那年,他32岁。

  去教堂凑个热闹,等待零点倒计时,听听唱诗班吟诵,过洋节,在彼时一些年轻人中颇为流行。

  天空飘起雪花,暖黄路灯映照着的梧桐叶上,很快斑斑点点。等着进南京太平南路396号圣保罗教堂的人们,三三两两地跑进马路对面一家小书店。起初,只是避雪,抑或是等候,渐渐地,他们开始驻足阅读,店里人多了起来。

  一双双手从书架上取下书来,翻阅的声音清脆而有韵律,仿佛教堂里整齐的祈祷,“那一刻,内心难免激动,我17平方米的‘先锋书店’似乎成为一个圣地。”也是从那个雪夜起,做书商,做有文化的书商,成了钱小华执著的追求。

  从太平南路的这间小书店起家,继而开到南京大学旁的广州路,又从繁华的市中心新街口拐到五台山体育馆地下车库;从最初的1家书店到11家;从社区走向景区,从高校走向乡村:先锋书店一直氤氲着六朝古都的书香。

  两年前,先锋书店获评中国出版政府奖。今年3月,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出2016全球十佳书店,先锋书店成为亚洲唯一入选者。杂志给出的评语是:“这里本来是一个地下停车场兼防空洞,却被打造成了中国最美的书店。”

  生逢上世纪90年代出版业的“繁盛十年”,遭遇新世纪互联网冲击下的蛰伏与转型,再迎来全民阅读时代的发展契机,这些年来,先锋历经实体书店的艰辛困顿、盛衰起伏,初心不变。

  不离不弃的“粉丝团”

  没有醒目的路标,不见奢华的装饰,只有绿树掩映下灰底白字的店面标识,这里是南京很多读书人心中的“天堂”。

  迈进位于南京市广州路的先锋书店五台山总店,门口摆放的一尊《思想者》雕像让人心领神会。

  徜徉书店内,一盏盏橙色台灯点缀其中,舒缓的音乐若有似无。两边阶梯式放书平台上,人文社科类书籍被摆放在醒目的位置。百米艺术画廊上,鲁迅、加缪等中外名人画像无声地诠释着历史;天花板上,梵高、毕加索等大师的画作直触心灵;柱子上钱钟书、波德莱尔等作家的经典名句犹在耳畔……

  “找个角落,泡杯咖啡,在书香中度过时光,是种享受。”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学生刘悦常来这里。

  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都宇军把约会地点选在了先锋书店。当女友在杨绛先生的纪念墙上留言时,他正坐在板凳上阅读路遥小说《平凡的世界》,“网上买书便捷优惠,但我们享受在这里购书、读书的文化氛围”。

  回望先锋书店发展历程,会发现其与大学的关系十分密切。从广州路店到如今的五台山总店,先锋书店周围是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1999年,先锋书店从太平南路搬到广州路79号,此处距南京大学仅一步之遥。新书到货速度快、更新周期短,学生、教授们纷至沓来,寻觅他们眼中的“宝物”。

  打那时起,“第二图书馆”的称号就在南大学子中口耳相传,也成为更多在南京求学的大学生青春记忆的一部分。他们往往自带干粮,在书店待上一整天。饿了,就静静地吃点便餐;渴了,喝点书店免费提供的茶水。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向沉浸在阅读中的一张张青春脸庞。

  在作家苏童看来,先锋书店20年,一直保持着理想主义的气质。它在南京乃至外省都有知名度,与其经营图书的格调品位有很大关系,“即便是最初的那家小书店,走进去也绝不会撞见市面上流行但却令人生厌的垃圾图书” 。

  注重图书的格调和品位,让先锋书店成立伊始即在南京独树一帜。不卖教辅,也不打折,当其放弃了为子女升学而奔忙的家长读者群时,也迎来了另一批读书人。

  这批人后来成了先锋书店的常客,其中不乏学界精英、作家、诗人。缘于相同的志趣,不少读者和店主成了朋友。

  2015年4月的一天,在众多读者见证下,著名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冯端与夫人陈廉方在先锋五台山总店举行了他们的“钻石婚礼”。冯端夫妇把纪念结婚60年的仪式放在先锋书店,自有其特殊的缘由。

  早在书店初创之时,这位南京大学教授就是其“铁杆粉丝”。1996年,已是73岁高龄的冯端从报纸上得知太平南路开了一家专营人文社科类图书的书店,便搭乘60路公交车前往。“当时书店门面小,比较难找,冯老因此坐过了一站,回头拄着拐杖边走边找,才来到书店。”钱小华说,“书店每次搬迁,冯老都是一路追随。”

  后来,冯端行走不便,钱小华就来到冯老的住处,搀扶着他到书店淘书。两人就这样成了忘年交,钱小华逢年过节都要去冯老的住处拜访,分享近期淘得的好书,探讨书业的现状和未来。

  20年过去,先锋的价值早已超越单纯的书店范畴。“大地上的异乡者”是先锋书店的标识,取自奥地利诗人特拉克尔的诗句,寓意人的灵魂永远在寻觅一个精神故乡。在很多读者心目中,先锋书店就是这样一处精神家园。

  既是精神家园,也是“熟人社会”。用苏童的话说,在早年的先锋书店,转一下就碰到一位文学界的好友,再转一下就碰到一位出版社的熟人,这让人感到先锋很像一个“文学之家”。

  “先锋书店在南京文化人中影响广泛。藏书的人也喜欢,想要什么书找不到,就去先锋碰运气,往往带着惊喜而归。”作家叶兆言说,“看那么多的好书,不带几本走,书店主人无所谓,关键是对不起自己。”

  在南京大学出版科学系主任张志强教授看来,书店是商业行为与知识传递的融合,能够向读者呈现具有人文精神向度和公共文化空间的读书氛围。从这个意义上说,越是有影响的实体书店越能成为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

责任编辑:张越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