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打造 “红色驿站” 补齐基层党员管理“短板”
全方位打造 “红色驿站” 补齐基层党员管理“短板”
——衢江区积极探索农村党员精准教育管理新模式
2017年01月26日 08:54:50 浏览量: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徐艳
红岭党支部:迁入党员的“检验台”
“经过考察,余根炎同志能够积极参与组织活动,敢于担责任、做工作,为全村党员、群众作出了表率。街道党工委同意该同志将组织关系由街道红岭党支部迁入村党支部。”
听着樟潭街道红岭党支部书记徐小明宣读的这一决定,党员余根炎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2015年,余根炎离开企业,他想将组织关系转回老家缪家村。但党组织对他的思想品质、党员素质等情况知之甚少。接到他的组织关系转入申请后,街道党工委按规定将其组织关系迁入红岭党支部进行跟踪考察,考察内容主要包括参加学习情况、村级活动参与情况、配合重点工作情况、作风品德情况等。
当时,缪家村迁建点迁坟工作正遭遇重重困难。余某了解情况后,主动做起了长辈们和村民们的思想工作,逐步消除他们的各种顾虑,并带头丈量自家土地,使迁建点得以顺利开工。
以往,由于少数外地迁入党员存在动机不纯、作风不正等“失真”问题,在党员、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红岭党支部取义“翻山越岭”,就是要严把外地迁入党员的“入口关”,使迁入党员成为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的积极因素。
为确保迁入党员政治合格、思想过硬,红岭党支部也有自己的一套积分制管理办法。积分考核由红岭党支部负责实施,每6个月为一个积分周期,按照“党员承诺、自主申报、支部认定、结业考试、考核公示、党委审批”等六步程序,科学核算党员积分。一个周期满后,党员可提出转入相应支部的书面申请,由党委结合党员积分结果和拟迁入支部意见研究决定其去留。
舒某是杜泽镇上六村人,2015年他将组织关系迁回村党支部时,才知道还有这样一个“检验”环节,“我觉得很好,经过组织考察,我对自己如何在村里发挥作用有了一些思考,把组织关系迁回村里也更加理直气壮了。”今年3月份,村里开展生猪整规工作,舒某积极配合,带头禁养了生猪。“经过镇红岭党支部的考验、教育和管理后,党员的组织纪律意识、党员身份意识强了,村里的重点工作他们都起到了很大作用。”上六村党支部书记舒志福如是说。
“红岭党支部的建立,对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莲花镇组织委员丰春江说,“以往组织关系接转,存在一种现象,就是村党支部书记‘说了算’,比如,某个优秀党员我们想作为后备干部放到村里,但是村支部书记不同意,我们就没办法。红岭党支部的建立将接转迁入党员的主动权掌握到镇党委手里,党委更能根据意图优化调整党员结构,发现培养后备人才,促进党员队伍健康发展。”
至今,全区红岭党支部共接收迁入党员386人,其中185人已通过教育考评符合条件迁入村党支部,13人因不达标重新迁离。
“在当前‘抓好党建就是最大政绩’的背景下,‘红色驿站’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区委常委、组织部长郑志成说,“接下来,我们将在工作载体、运转机制、考核评价、保障制度等方面再作探索,努力促进‘红色驿站’与党建领域其他各项工作有机融合,使‘红色驿站’在实践中取得实效、取得长效。”
“‘红色驿站’是新常态下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打出的一套‘组合拳’,三类党员在此‘静静心、醒醒脑、充充电、提提神’,使他们‘离群不离心、落伍不落单’。”衢江区委书记吴江平说。
从近年来的实践看,“红色驿站”建设受到了乡镇、村两级党组织的认同,也得到了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拥护,在夯实基层基础、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红色驿站”建设保持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区上下形成了心齐气顺、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全区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建区以来衢江区首次实现经济社会综合考核连续两年荣获市一等奖, “五水共治”治出了华东地区最好的一级地表水,平安创建实现十连冠,放心农业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
专家点评
长期以来,党员“失范”、“失联”、“失真”,是不少党支部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衢江区探索“红色驿站”建设,抓好“红色细胞”,纯洁“红色肌体”,夯实执政“基石”,体现了鲜明的问题意识和实效导向,做出了破题的创新,非常难能可贵,值得学习和借鉴。
责任编辑:林庭宇 [网站纠错]相关阅读
- 2017-01-25丽水青田:社会组织“量体裁衣”送温暖
- 2017-01-25湖州市吴兴区月河街道铁路社区:对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