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全方位打造 “红色驿站” 补齐基层党员管理“短板”

——衢江区积极探索农村党员精准教育管理新模式
2017年01月26日 08:54:50 浏览量: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徐艳

  红炉党支部:问题党员的“试炼场”

  “当前,少数党员党性观念淡漠,先锋作用弱化,党员不像党员,出现了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等问题,比如说不履行党员义务,不讲社会道德,甚至明里暗里阻挠村级工作开展,在群众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但因未违反党纪国法,难以从法律、党纪等方面进行有效约束。”衢江区组织部组织科科长桑良坦言。

  早在2013年,衢江区就划出了问题党员认定的“15条红线”,将不支持不配合重点工作、参与群体性上访、违反村规民约造成不良影响的、无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组织生活会的、参加宗教和封建迷信活动的等25类具体表现确定为可认定为问题党员的情形,给党员划出了思想和行为的“底线”。

  出现问题党员,如何教育管理才是关键!

  千锤万凿出烘炉、烈火焚身自坚固。据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红炉党支部取义“红炉烈火”,就是要帮助问题党员去除“杂质”,纯洁党性,强化他们的党性观念和党员意识。按照红炉党支部管理办法,触犯“红线”的警示党员、限期改正的不合格党员及其他党委认为需要进行教育管理的党员,其组织关系迁入红炉党支部,通过结对帮扶、学习实践等措施,帮助他们认识错误、历练转变。

  红炉党支部实行积分量化管理模式,使整转工作有了实实在在的“成绩单”。党员积分分为基础分和附加分,基础分100分,分为思想教育、理论学习、社会实践、综合测评等4类;附加分10分,为党员在推进重点工作、化解矛盾、见义勇为等方面的突出表现。整转工作采取时限周期制,三个月为一个周期,周期得分70分以上为合格,作为党员组织关系迁回原支部的主要依据;周期得分70分以下为不合格,将延长整改期限,积分清零后开始新一轮整转周期,连续三个周期未达到相关要求的,将按规定进行劝退或除名处置。若在周期内,再次触犯“红线”的,“一票否决”,予以除名。

  2015年下半年,大洲镇某村党员彭某因违规燃放烟花爆竹,被治安处罚,成为第一个转入镇红炉党支部的党员。这一出乎意料的结果,使志在竞选下一届村党支部书记的他很是沮丧。更出乎彭某意料的是,组织关系迁到红炉党支部后,镇党委书记、“红色驿站”党总支书记张建忠亲自找他谈话,严肃批评他的错误行为,又帮他分析问题的根源,并鼓励他早日整改。

  经过红炉党支部的帮教,彭某充分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全身心投入工作,事事争做表率。镇里部署开展规范生猪养殖工作,彭某回家连夜做通老父亲的思想工作,不到一周时间,就将自家饲养的300多头猪全部处理,并拆除猪舍面积500多平方米。鉴于彭某的整改表现,镇党委同意将他的组织关系迁回原支部,他也成为了全镇第一个转出红炉党支部的党员。

  “对犯了一些错误的党员,一方面,不能因为错误难免而姑息迁就,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另一方面,也不能因犯了某种错误,就揪住不放,一棍子打死。对待犯错误的同志,我们历来主张‘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大洲镇组织委员周鹏程说。

  红炉党支部的建立,给党员队伍带来了新变化。“以前农村开会党员到不齐现象很普遍,有的还理直气壮地以种种理由拒绝,现在参会率大大提升,只要没有特殊事情,一般都不会请假。”莲花镇东湖畈村党支部书记张延根说,该村党员张某,以前开会经常请假迟到,现在每次召开学习会都是第一个到会,还帮助打扫卫生、烧开水。

  “以前,我们偶尔还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现在要是没个党员样子,组织关系被迁入红炉党支部,那可是要掉‘面子’的啊!”一名党员深有感触地说。

  现如今,红炉党支部还成为重点工作推进的一个抓手和一柄利剑。衢江航运和南环线征迁工作中,个别党员不配合征迁工作,廿里镇党委将他们的组织关系转入红炉党支部。在红炉党支部的帮教转化下,3名党员签字承诺后立即进行了整改,还主动做通了家属工作。

  “红炉党支部的建立,让问题党员‘脸红心跳’,又给了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在红炉党支部的帮教下,大多数党员都能痛改前非,以合格党员身份重回原组织。”区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

  据统计,红色驿站建立以来,全区共转入75名问题党员,28人经过教育整转已回到原支部,5名整改不力的党员被劝退或除名。

  红雁党支部:流动党员的“连心桥”

  衢江区“七山二水一分田”,既是山区库区、革命老区,又是劳务输出大区,随着下山脱贫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党员外出打工。据统计,该区流动党员达4200多人,占全区农村党员的三分之一。部分流动党员除换届选举外从不回村,也不参加党组织活动,成为了“隐性党员”,“失联”、“失管”问题严重。

  外出流动党员往往是村子里的能人,他们见多识广、头脑活络,如何把这批党员“管住、管好、管活”,为家乡的发展作出贡献,这是基层党建工作中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难题。

  雁飞千里总恋家,游子乡愁一线牵。这根“线”,就是红雁党支部。取义“大雁思归”的红雁党支部,意在通过积分管理、定期报告、结对联系等制度,教育提醒流动党员无论身在何处都应牢记“乡愁”、心系组织。

  周家乡诚后村农户舒某有一处三间平房属于违法建筑,虽然乡村两级干部多次做工作,但舒某始终不肯拆除。就在乡村干部一筹莫展之时,舒某却突然一反常态表示愿意拆除。

  周家乡党委后来才得知,是远在迪拜工作的舒某儿子在背后做了大量工作。一直来,乡红雁党支部借助网络社交平台,以一周一沟通、一月一汇报、一年一报到的形式,与舒某儿子等流动党员保持常态联系。舒某儿子得知自己父亲的所作所为后,立即打电话给父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父亲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在外多年,故乡永远是我最牵挂的地方,红雁党支部就像一根‘纽带’,将我和家乡紧紧连在一起,能为家乡建设做点贡献我非常高兴。”舒某儿子通过热线动情地说。

  为了不让流动党员成为“断线风筝”,各红雁党支部都有自己的一套办法。全旺镇建立了流动党员微信群、QQ群,不定期地在群里分享家乡近况和村级工作,和流动党员拉拉家常,交流感情,关心他们的动向;黄坛口乡每季给流动党员寄去《家书》,让流动党员切身感受到党组织的关心和温暖;举村乡建立流动党员服务热线,为外出流动党员提供党内政策和党务工作咨询、帮助解决家庭、生产、生活困难等服务......

  如今,随着网络化的普及,各红雁党支部还为流动党员开通网上学习平台。流动党员只需登陆浙江省时代先锋网,完成党支部每月下达的学习任务。为提高党员学习效果,党支部还为党员们设置了学习菜单,涵盖政策理论、致富技能、市场经济、艺术文化等方方面面。“在外工作没点知识和文化真是寸步难行,现在有了这个学习平台,更方便实用了。”

  除此之外,为强化管理实效,红雁党支部也同样利用积分制管理。由各村党支部为主体,建立积分台帐,指派专人对流动党员表现进行核实登记,做到动态调整、实时跟进。积分周期为一年,作为党员年度评先评优的依据;对积分低于60分的流动党员,直接转入红炉党支部进行管理。

  截止目前,全区共有4189名流动党员在红雁党支部建档入库,6人被迁入红炉党支部。“对于在外流动党员,红雁党支部让他们觉得自己并没有被‘落’下,通过定期的沟通交流,能够让他们了解家乡的发展,支持家乡的建设,现如今,流动党员主动联系党组织比率明显提高,组织归属感有效增强。”区委组织部负责人说。

责任编辑:林庭宇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