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宁波江北:文教街道构建社区“三个三机制”

2016年09月28日 15:17:43 浏览量: 来源:新江北 作者:

  今年8月,浙江省民政厅发文,全省15个单位被确认为第一批“省级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宁波市江北区文教街道名列其中,实验时间从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据悉,文教街道的实验任务是打造“3×3”多元参与、职责清晰、融合互动的同责共为治理体系。即构建社区“三个三机制”——“三社(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互动机制”、“三方(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联动机制”、“三会(居民成员代表大会、居民协商议事会、共驻共建理事会)协同机制”,并在街道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综合指挥平台的统筹协调下,实现“三个三机制”的融合互动、同责共为。

  文教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3×3治理体系”旨在厘清社区主体职责,建立多元参与机制,实现分统结合,充分调动社区多元治理主体有效参与到社区共治中来,优势互补,协同治理,精准服务,实现社区治理由政府与居委会唱独角戏到各主体大合唱的转变,群众从被动看跳舞到主动积极参与广场舞的转变,使广大群众在“合唱共舞”中提升获得感和满意度。

  构建三社互动 满足居民需求

  文教街道通过职责清单化建设,合理区分社区管理与服务,尤其是区分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和个性化私域服务,明晰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在其中的职责定位,三者既合理分工,又协调互动,充分满足群众日益变化增长的服务需求和利益诉求。

  文教街道探索建立社区、社工、社会组织等社区多方治理主体明晰的职责清单,厘清社区主体职责边界。各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任务清单以街道一级大平台统一接收、分解、指派,明确准入审核部门,形成工作新增、退出、调整的制度安排和工作流程,推动社区行政事务准入机制落到实处。同时,街道积极建立全能社工清单,明确社工的主要职责为掌握社区动态、办理公共事务、畅通利益诉求、协调矛盾关系。改变社工原先以线为主进行工作分工的做法,探索完善全能社工工作机制,通过开展名师带徒及新老社工结对等帮传带工作、制定社工分层次培养计划、开展系统化社会工作专业培训等路径,提升社工的政策水平和服务能力。尝试社区早巡、今日当班、夜访夜巡、错时弹性工作制等新方法,使社工能真正集中精力深入网格开展服务。

  “王阿姨是我们选出的网格长,我们有家长里短的都爱找她。”北岸琴森的居民刘爷爷说。由居民自己选举产生网格长、小组长、楼道长,社区发挥“三长”在解决环境治理、文化活动、化解矛盾、协调利益、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等社区事务中的引领作用,依靠骨干群众去做大多数群众的工作。积极发挥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反映诉求、规范行为、提供公共服务的作用,使社区逐步从一些社会事务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退出来,让渡给社会组织。成立街道级的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中心,出台社区社会组织分类扶持、奖励的规范性文件,为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阵地、政策、资金扶持。建立公益创投机制,帮助社区社会组织成长壮大。同时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吸引成熟优质的社会组织承接公益服务项目,完善购买服务机制、流程和绩效评估办法。

责任编辑:林庭宇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