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青春志愿行——同济大学第十八届研支团背后的故事

2017年03月17日 14:55:34 浏览量: 来源:中国青年志愿者网 作者:同济大学第十八届研究生支教团

  感动

  一届又一届的同济支教团在这里留下了许许多的故事,在支教团中也留下难以磨灭的感触和感动,今年三个支教地,四所学校,不同的人讲述同样的情怀。

  从高楼林立的上海来到数千公里之外山清水秀的云南,元谋分团的四位成员经历的不仅仅是环境的转变,更是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变。陈俊百和方勐分别担任着三校生班的专业课教学任务,李悦和吴玥两位女生则承担了初中部全部五个班的生物课。尽管有时候连上几节课下来,声音都变得嘶哑,却都抵不过逐渐和学生们亦师亦友和眼看着学生们一点点进步的喜悦。令方勐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有一天上课前,他发现讲台上有一个学生为他准备的水果。他说:“那一瞬间心里充满无以言表的喜悦和感动,觉得为学生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教学是支教团做的最多的事情,其中也许会有疲惫和各式各样的困难,但是他们收获的,却是对教师这个职业的感悟和与学生们的珍贵情谊!

  从黄浦江畔的同济大学溯流而上,一脉相承的缘分,也似乎冥冥之中注定了李庄与同济77年的情谊。李庄是同济的第二故乡,一句话可见一斑:同济是李庄的同济,李庄是同济的李庄。支教团的成员早已成为了李庄人。从踏入李庄的第一天起,李庄中学的老师们就将他们当作了自己的家人,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十一载岁月,一代一代的同济人也见证了李庄的发展,市区到李庄的沿江大道开通了,游客中心落成了,同济大道建成了……每一年,支教团的成员都会自发回到李庄看一看熟悉的古镇小巷和熟悉的人们,也欣喜地看到李庄越来越好。同济与李庄的故事还在延续,他们是故事里走过和停留的人们。

  从同济到团结,又是从一个家走向了另一个家。典型的团结一天从6点55分天还黑黑时候的早读开始,日均3-4节课、辅导学生、处理学生工作,因为不愿将就、不想马虎,每天三个人回到宿舍的时候都已经是十一、二点。在学校现有的9个教学班中,研究生支教团的三位老师就覆盖了8个班级的教学工作,教学科目涉及到历史、英语、美术等,包括初一、初三年级所有班级的历史课程、初二年级的英语课程以及全校的美术课程的教学。这对于初上讲台的三位老师来说,既是面对的挑战,更是肩负的责任。尽管如此,他们都知道自己心中,也知道彼此心中这两个月感受到的爱,收获的感动远多于此。

  长新亦是常新,在长新中学感受最大的便是孩子们的努力、踏实,拥有理想,欣欣向荣。作为第一批来到长新中学的支教分团,心里总会有着些许压力,却也有着更多的热血和激情,在校园离帮助丰富着校园文化和活动的同时,不断加入着自己更多的想法。陈桐杰说:“现在听到学生那一句‘老师好’不知不觉已成为心里最大安慰和动力,在早上5点钟看到许多孩子们已坐在教室自习,感到深深地触动,孩子们在努力,我们岂能偷闲?”尽自己的努力帮助这里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谁说我们没有收获。我们来到这里,生活在这里,这里终会留下我们的足迹,终会留下我们的故事。

  一年太短,我们只能是孩子们生命长河里短暂的陪伴,所以更会格外珍惜,每一天都格外用心用力的工作、生活,虽然每一件事虽小,但在前进的路上,将会步步坚定。“征途变作归途,他乡终成故乡。” 作为同济人,在西部扎下根来,传递着知识,传递着希望,也将自己的痕迹留在西部,践行自己青春的承诺。

责任编辑:安佳璐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