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公益创投应成为社会创业主要融资方式

2016年11月14日 16:18:45 浏览量: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刘志阳

  公益创投,是指借鉴商业创投运行机制,对社会创业和社会创新给予持续金融支持并参与其能力建设的社会资本形态。其投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农业、教育、能源、环境、金融服务(尤其对于弱势群体)、健康、住房、饮用水等。相较于慈善投资和商业创投,它既追求社会影响力最大化,也考虑一定的财务回报。与一般性的企业社会价值产出相比,公益创投在选择企业或项目之前,就已将改善社会和环境作为投资标准。我们认为,当前时代背景下,公益创投应成为社会创业的主要融资方式。

  解决社会组织资金不足和企业能力缺乏问题的有效途径

  公益创投的兴起有其内在背景。首先,其兴起与传统社会组织发展过程碰到的诸多障碍有关。早期传统社会组织的运作资金来源主要是私人捐赠和部分政府组织的支持。但捐赠或政府资助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数目往往有限。同时,传统社会组织缺乏外部监督,缺乏专业运作人才等已有运作模式,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背景。这些事实说明,传统的救济慈善需要升级到产业慈善,以适应不断涌现的社会问题。由此,市场机制和企业家精神成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2014年底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发展慈善事业,必须创新机制。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可通过公益创投等方式,为初创期慈善组织提供支持。积极探索金融支持慈善发展的政策。公益创投作为应运而生的一种金融工具,其存在有效解决了传统社会组织资金不足和社会企业能力缺乏的问题。以欧洲第一家公益创投Impetus为例,其已成功投资包括Beat等22家社会组织,截止到2012年底,投资组合的可持续资金收入从3200万美元增长至5200万美元,帮助的社会人群从89262人增长至380187人。其次,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也在改变着大企业、PE和VC这些商业机构的投资行为和功能性质。部分机构开始把社会价值纳入到自身发展框架,为公益创投的发展提供资金和社会网络资源,有效推动了公益创投机构自身的发展。

  摩根大通银行和洛克菲勒基金会预计,2020年公益创投可以达到4000亿到10000亿美元。作为主流投资机构先行者,瑞士信贷银行筹集5亿美元在非洲开发农业,德意志银行出资1500万美元设立眼科医疗基金。2006年迄今,我国已有54家注册成立的民间公益创投,除岚山基金、新公益伙伴、恩派等规模较大外,多数都是小型基金或是项目组织。许多地方民政机构运用政府公益招投标和政府购买方式大力发展公益创投。联想、海航、腾讯等大企业也通过举办公益创投大赛加入到公益创投队伍。迄今,我国公益创投事业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民间补充和大公司参与的局面,市场潜力巨大。然而整体上,与全部投资规模相比,当前公益创投的资金量不大,主要在于公益创投生态系统尚处于早期且破碎状态,大多数投资机构仍然持观望态度。

  诸多短板影响孵化企业质量

  市场化运行机制缺失制约了民间公益创投的参与热情。为了有效孵化社会企业并延长支持时间,真正市场化运行的公益创投,在项目筛选中往往会强调社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项目投资中通常会结合股权、债权或可转换优先股等多种投资工具,在项目退出中往往具有清晰完善的退出计划。而在实践中,我国地方政府公益创投活动普遍采取无偿的现金资助方式,缺乏对其他社会投资工具的使用,更没有建立起以价值为基础的合理收益分配方式和相应的退出机制。这使得公益创投在获得社会影响力之外,很难真正得到回报,导致民间公益创投活力不足。

  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的新型公益伙伴关系缺乏,影响了公益创投的依法自治和自我发展。在各地进行的公益创投活动中,除部分由基金会、企业和个人开展的公益创投以外,更多的是地方政府主导。尽管多数地方政府在进行公益创投时一般是委托社会组织或与社会组织共同开展,但行政主导依然过强。并且政府参与公益创投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各级民政部门的福利彩票公益金,其使用相关规定导致公益创投的资金投向、使用范围、使用方式严格受限。这种闭锁性使得政府必须把公益创投纳入到自己的掌控范围,对公益创投自我发展无疑具有较大障碍。

  公益创投自身经验不足、人员素质不高限制了公益创投对社会企业核心能力提升的最大支持。公益创投对社会企业的支持除了资金注入外,更为重要的是在战略规划、公司治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财务管理、志愿者管理、信息技术等方面对社会企业进行全方位的辅导。上述辅导作用既受到现实中公益创投合同的约束,也离不开公益创投团队的实际执行。受到公益创投自身发展历史不长、人员素质不高的制约,在实践中我国公益创投很难对社会企业起到应有的管理参与和监督作用。

责任编辑:安佳璐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