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在校大学生成公益创业中最活跃群体

2016年10月18日 18:02:47 浏览量: 来源:信息时报 作者:黄淑仪 张柳静

  近年来,公益创业成了大学生创业新风向。“盲人助行计划”、“享玩儿童陪伴计划”、“临终关怀志愿服务”……一系列针对盲人、儿童、老人等弱势群体的公益创业项目出现在2016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决赛上。这些大学生公益创业项目结合社会需要而产生,采用创新的方法解决问题,创造了一定的社会价值。

  随着公益创业的深入,问题也随之凸显:社会上很多人对公益创业持有质疑态度怎么办?创业需要投资,大学生如何突围?对此,不少创业者和专家都指出,公益创业亟待政府在政策、环境等方面给予支持。

  调查:青年人成公益创业主体

  此前,中国青年报社与KAB全国推广办公室联合发布了《中国青年公益创业调查报告》(下称《报告》),这也是国内首份有关中国青年公益创业发展的报告,总结了中国青年公益创业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找出公益创业的问题,并研究相关解决方案。

  《报告》显示,公益创业的创始人以青年为主,年龄结构主要集中在18~30岁,占总调查人数的88%。调查发现,在校大学生是公益创业中最活跃的群体。数据显示,65%的公益创业青年想“挑战自我”,59%的公益创业青年想“回报社会”,33%的公益创业青年想“学以致用”,30%的公益创业青年为了“解决就业”。其中,“挑战自我”与“回报社会”所占比例最大。由此可见,青年在公益创业中有较强的自我实现动机,并努力将自己所学与创业结合起来,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而在规模方面,公益创业组织普遍较小。《报告》显示,受访的144家组织中,有113家人员规模都在30人以下。启动资金大部分都在10万元以下,比例达70%;启动资金规模在10万~15万元的有21个,占15%;50万~100万元的占13%。78%的公益创业组织人员规模都在30人以下,30~100人之间的公益创业组织占15%。

  综合《报告》中显示的调查情况,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创业学院副院长邓汉慧教授认为,公益创业组织小微化、创业主体弱势化、创业行业层次低、市场化运作效率低、可持续发展性不强等,都是现阶段青年公益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问题:“自我造血”面临现实困难

  《报告》显示,在受访的144个公益创业组织中,有半数以上组织实现了“自己造血”,63%的企业年营业额在10万元以下。其中,28%的受访公益创业青年所在组织获得了“企业赞助”方式,而收入源于捐款的组织有14%,还有其他方式的来源收入。这些结果表明公益创业组织注重自我造血的生存方式,同时也表明公益创业组织具有市场导向性。

  但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要真正实现“自我造血”还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资金问题从头至尾困扰着我们。”来自广州大学旅游学院“益旅光芒公益发展中心”的负责人罗小苑告诉记者,除了学校支持和社会企业的赞助外,团队目前还没有找到其他资金来源方式,但她也意识到完全依靠企业的赞助并不是长久之计。

  据悉,“益旅光芒公益发展中心”是一个专门为盲人小朋友提供旅游服务的公益组织,由广州大学旅游学院的罗小苑和小伙伴们共同创立。目前,“益旅光芒公益发展中心”已与盲人学校签订了合同,计划一年之内出三次团,并设计一些比较新颖的项目供盲人小朋友们体验。但作为公益组织,如何解决资金问题从头至尾困扰着团队,直到现在也不知道怎么找到平衡点。

  虽然公益创业不以营利为目的,但只有盈利才能持续实现社会目标。与传统的非营利组织不同,公益创业不仅在公共领域整合资源、协助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创造社会价值,更要在商业领域中吸引资源,才能实现其公益目标,创造商业价值。

责任编辑:安佳璐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