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慈善需要全社会的监督,而非偶发性的重拳出击

2016年08月29日 15:33:32 浏览量: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周健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说:中国最强大的汉唐时代,社会治理上最明显的特征是“大官少,小官多”,简而言之,就是制定政策的人少,落实的人多,基层社会自治的能力强。钱穆先生虽然是一介文人,说的话却很有现实意义。大家想想看,一个企业,要是领导一堆,干活的人没几个,这个企业能好么?一个良好的企业,绝对不是天天出台规章制度,而是下面干活的人都有很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各司其职,协调推进。华为如此,苹果也是如此,只有濒临倒闭的企业,才是员工没事干,领导要累死。

  回到正题,现在民政系统负责慈善或社会组织管理的公务人员,越是往下,编制越少,到很多县民政局,负责慈善或社会组织管理、注册的人大多数是一两个人或者半个人(即兼职),他们却要管理当地上百个慈善公益组织和社会团体。即便是一个专业牛人也未必管得过来,更何况,我看到的大部分管理人员还是从各种闲置部门调过来的半吊子。

  慈善公益本来就是税收以外的社会互助,社会的事情还是让社会去管最好,国务院多次发文强调减少行政许可,其实也有这个意思。

  从法律法规的制定层面来说,简单明了可操作就行,从管理内容来说,慈善公益组织的管理最重要是要利用社会监督机制,社会的钱,让社会自己管理,而民政管理部门所有的工作重点就是一件事———透明。再说一次,就是“透明”两个字这么简单———即公益组织的强制财务公开制度,让社会公众来监督。

  老百姓自己的捐款,老百姓自己会盯着对方花得好不好,如果不好,小问题可以用脚投票,老百姓可以不捐;大问题,老百姓可以举报,民政部门依法依规处理就可。该查处查处,该公开公开,而不是像过去那样,李亚鹏的嫣然天使基金收了上亿元的善款,被网友落魄书生周筱赟实名举报侵吞善款5500万元,公益圈竟然为该不该公开财务报表吵得不可开交,最终李亚鹏声明嫣然没有义务公开详细财务信息,民政部门也予以默认。

  一个好的慈善公益管理系统,应该为社会公众打造一个生态支持系统,这个系统本身应该具备了发生、监督和评估的机制,而不应是对项目实施方贪腐防范、程序监督等繁文缛节的掣肘,这才是慈善公益社会化的未来,而非各种看不懂的管理和偶发性的“重拳出击”。

责任编辑:安佳璐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