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诉讼推动依法行政
公益诉讼推动依法行政
2016年07月28日 17:24:50 浏览量: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此后,试点工作步入快车道,几乎每个月都有试点地区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来自最高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试点地区检察机关共在履行职责中发现公益诉讼案件线索1942件,办理诉前程序案件1106件,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30件。其中,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的案件线索1416件,提起诉讼23件,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领域案件线索233件,国有资产保护领域案件线索205件,食品药品安全领域案件线索88件。
前置诉前程序,有效增强监督实效
检察机关积极履行职责,一定程度上让公益保护主体缺失的状况得到有效改变,尤其是在行政公益诉讼方面。但更值得一提的是,新设置的诉前程序发挥出巨大的作用,这让检察机关和社会公众始料未及。
习近平总书记在审议试点方案时强调,诉讼是最后手段,之前要充分发挥检察建议等手段的作用。因此,最高检在工作方案中专门设置了诉前程序,要求检察机关在提起公益诉讼前,应当依法督促或者支持法律规定的机关或有关组织提起公益诉讼,或者向相关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督促其纠正违法行为或依法履行职责。试点地区检察机关也大多将诉前程序作为工作重点,而并非公益诉讼本身。
以往检察机关发出的检察建议,行政机关做书面回复的多,做实质整改纠正的少,检察监督难以真正取得成效。但有了公益诉讼的后续手段作保障,检察建议效力明显提升。
2015年,甘肃酒泉市检察院在办案中发现该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17家石棉矿企业自1950年开采至今均未依法办理环评手续,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县环保局却一直未采取切实有效监管措施,导致污染问题始终未能解决。
阿克塞县检察院于是向环保局发出检察建议,建议县环保局履行监管职责。环保局接到检察建议后仅通知石棉矿企业进行整改,但并未采取相关整改措施。于是,检察机关决定对其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甘肃省和酒泉市两级检察院也派员实地督导此案。得知检察院要提起公益诉讼后,阿克塞县政府立即采取整改措施,依法关停17家企业,并认真进行整改,一举解决了困扰当地60余年的石棉污染问题。
截至今年6月,在试点地区检察机关办理的1047件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案件中,行政机关采纳检察建议纠正违法或履行职责的有814件,占77.75%;逾期未纠正的仅有102件,占9.74%。行政机关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情形,在检察机关的强力监督下,绝大多数都在诉前程序中得到有效纠正。
责任编辑:安佳璐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