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姚明:做慈善最重要的不是帮助人,而是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016年10月24日 15:45:51 浏览量: 来源:中国慈善家 作者:

  《中国慈善家》:我刚才在赛场看到,姚基金篮球季每支参赛队伍男女混合,为什么?

  姚明:学校里男女生都有,我们也希望带动女生参与进来,而且在低年龄阶段,男女的差异不会过大。还有一个客观限制,我们没有足够的资源单独做一个女生篮球赛。如果将来资源充分,我们可以去做,只不过现阶段还是要面对现实。

  《中国慈善家》:篮球本身是一个竞技项目,但我听说你们运作比赛时希望弱化锦标性,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姚明:首先我们要说篮球季的出发点是什么。我们相信体育的力量,参与体育对人的性格塑造作用很大,包括团队合作、领导力、沟通交流的能力,还有如何面对失败等等,这些都给他们一些初步的尝试。客观上来说,只要有竞赛,锦标是避免不了的,否则如何知道什么是成功和失败?怎样去锻炼他们面对挫折的能力?但是我们认为,在孩子阶段应该尽可能弱化锦标性。现在一旦有任何比赛,太容易被锦标所吸引,这就会产生为锦标而付出代价。比如说我们现在抓得很严的小运动员注册:有没有超龄的,有没有超过年级的,有没有为了赢球而从体校借调的,我们要防患于未然。最重要的是,我们不希望孩子在这个年龄段背上很沉重的胜负包袱。每个人都需要面对成就感和挫折感,对这些6岁到12岁的孩子来说,可以让他们尝试到这些东西,但不要陷进去,不要太多地体会到,而是让他们把更多精力放在努力的过程中。

  《中国慈善家》:强化过程,相对弱化结果。

  姚明:对,我并不是说没有结果,这是不可能的,我们必须脚踏实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锦标是有的,只不过我们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和方法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比赛过程中去。

  《中国慈善家》:姚基金提出的口号是“以体·育人”,用体育教育孩子,这方面中国做得并不太好,也没有可以参照的样本,你们是怎么做的?

  姚明:确实是,我们在探索和开拓。首先,从我们团队成员的出身来说,除了我,团队有很多成员是体育学院毕业的,我们都体会到体育对人成长的帮助,比如抗压能力、规则意识。对孩子来说,诚信、沟通、理性都是非常重要的人格教育,这些东西我们怎么样来告诉学生?如果只是坐在他面前讲,他可能什么都听不懂,但是在比赛中他面对每一次冲撞、每一次选择主攻还是助攻的判断,他就会慢慢理解这些东西,这是运动规律带给他的。勤奋、拼搏向上,谁都会写,但是没经历过怎么理解?我们经常说大学毕业后上社会还嫩着呢,经历了足够多的人、足够多的事,才可以理解更多东西。

  我原来做运动员,是生活在一个很小的圈子里,现在接触那么多人、那么多事,明白了一些真正的社会。对那些孩子来说,给他们创造一些体育比赛,有合作,有竞争,有队友,有对手,有一点点类似于虚拟社会。

责任编辑:安佳璐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