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宋庆龄基金会携手星巴克:让青春与公益激情碰撞

2016年08月25日 21:02:38 浏览量: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赵莹莹 赵研琦

  让艺术“给舞台一个你”

  “哈!哈哈!”随着孩子们练习时的呼喊声,原本只有几个人参加的跆拳道班,第二次授课时增加到了20人。一拳一脚的招式中,孩子们很是认真。在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张家塞乡胜利小学,“给舞台一个你”项目的种子已经生根发芽。来自湖南城市学院的邱兴旺、胡雪芹、陈文鑫、喻铭和刘宇芳是播种的园丁。“给舞台一个你”项目团队组织起具有文艺特长的志愿者,把目光投向了贫困学校缺乏艺术课程的孩子们,帮助他们实现梦想。

  “即使是贫困偏远山区的儿童,他们需要得到的帮助也不应仅限于物质。”团队成员就此达成一致:无论一个孩子来自哪里,只要怀有一颗对艺术梦想憧憬的心,都应有权享受艺术教育、得到艺术熏陶。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精神与艺术修养的提升同样重要。

  项目执行周期内,除去策划与运营,喻铭还负责做朗诵课的老师,她提到了一个13岁仍在读小学五年级的男孩子:“不管是上课、休息或是做别的什么事,总是独来独往,仿佛是学校里的‘透明人’。”

  对于一个长期封闭自我、被周围人排斥的孩子而言,艺术教育更像是一把开启心灵之窗的钥匙,让关爱的阳光暖暖地照了进去。借助朗诵课上的一词一句,沉默寡言的男孩在喻铭面前小心翼翼地打开了心扉,他不再用冷漠把自己隔离起来。

  今年6月,“给舞台一个你”举办儿童节文艺汇演。集体诗朗诵《少年中国说》节目中,男孩是伴诵组的一员。站在台上的他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喻铭看在眼里,心中涌起难以名状的幸福和喜悦。几个月来,那是她第一次看到这个孩子不同于以往的表情。男孩是否发自内心地喜欢朗诵她不得而知,但以课程为媒介所带来的改变是不言而喻的。哪怕只是一个笑容,却也足够亮丽。

  硬件上的文体设施匮乏,软件上的专业师资不足,让艺术教育成为贫困地区日常教学的一块“短板”。“给舞台一个你”项目的顺利实施,让邱兴旺和团队成员们看到了希望,“孩子们很活跃,他们渴望舞台,舞台也需要他们”。

  “源莱”:矢志复苏草木染

  “源”是源头,万物之源,“莱”是草木,万物生长,“源莱”意为“取草木自然之颜,善行尽染”。

  凋谢的花瓣,掉落的树叶,废弃的洋葱皮、咖啡渣……这些随处可见甚至被视为垃圾的东西,却是西南民族大学“源莱”项目团队眼中的至宝,周娜、刘小迪、宁寿林、张彪、许震5名“90后”大学生致力于传承中国传统印染工艺———草木染,用爱关注帮扶民族地区,走出一条独特的“匠人”之路。

  “在网上看到草木染濒临失传的报道,带着一点冲动就做了这个项目。”周娜告诉记者,草木染,就是使用天然的植物染料给布料上色,在我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自100多年前被西方的化学染料替代后,这一传统工艺逐渐沉寂。

  作为项目组的“技术咖”,许震结合自身专业和其他团队成员一起摸索出了一套草木染染色技法。除了上网看教程学习,他们还先后到大邑安仁镇和蒲江甘溪镇明月村向染布人易小曼和寒山老师讨教。凭着一股锲而不舍的冲劲儿,几个年轻人让草木染在自己手中绽放出了姿态万千的模样。

  由于草木染有特殊的纹理,每一件成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利用纯天然的植物染布,再请会缝纫的阿姨帮忙制作,今年4月中旬起,“源莱”项目团队开始在网上和校内义卖草木染的书包、手绢、丝巾和T恤衫等。义卖的善款用来维持项目运转,剩余的捐给民族地区青少年。此外,他们还和川大、成都纺专的公益团队进行合作,共同开发草木染产品。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句话是说用蓝草制成的靛蓝,可染出更青的颜色。“源莱”用独特的方式践行着“助人自助”的承诺:帮助他人,也让自己成长。周娜坦言,该项目的未来规划,是利用义卖款培训一部分民族地区的青少年成为导赏员,由他们亲自传讲家乡之美,开发“一村一品”的帮扶方式,也以此吸引更多人关注传统工艺与民族地区发展。

责任编辑:安佳璐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