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教育公益的3个时代:让互联网改造乡村教育

2016年08月18日 07:09:27 浏览量: 来源:善达网 作者:

  当萨尔曼·可汗把他给表妹制作的远程教学视频在YouTube上公开的那一刻,教育资源得到了开放共享,互联网开始重新定义教育。

  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普及以来,给教育带来了第一个改变——教学资源得到完整的释放。如今,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连接到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在此情况下,传统教育模式也发生了改变,一个优秀教师从只能服务几十个学生到可以同时给几千甚至几万个学生上课,互联网的出现放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和价值。

  对于城市的孩子们来说,一方面他们能直接接触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他们也已经熟悉了互联网教育的模式,因而可以游刃有余地根据自身情况充分学习;但是在乡村学校,由于地处偏远山区,师生与大山外的世界隔绝,难以理解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更无法共享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

  互联网的介入为教育公益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将教育公益划分为三个时代。以沪江“互+计划”为代表的互联网教育公益项目作为2.0时代的标志,为时代划分提供了两条清晰的依据:有没有接入互联网,以及能不能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前者区分了1.0时代和2.0时代,后者则是2.0时代向3.0时代发展的主要路径。

  教育公益1.0时代:着力改善硬件问题

  据统计,当下我国农村小规模学校超过14万所,留守儿童达6100多万,他们代表着我国后20%的教育。为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乡村教育的发展,国家出台了多项措施,对中国农村义务教育最后的20%进行“底部攻坚”。众多富有爱心的企业也纷纷捐款捐物,在偏远地区建学校、搭设施。社会各界开展的边远山区支教活动为农村留守儿童送去关爱,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在教育公益1.0时代,诸多公益项目最大的成就是改善了一部分乡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虽然这能帮助偏远山区学校解决硬件部分的问题,但是困境依然存在。

  第一,师资薄弱,老师自身水平有限,许多学科的课程开设不起来,素质教育成为空谈;第二,乡村教师得不到良好的培训,现代化教学设备不会使用,只能让捐赠的白板、电脑积灰;第三,短期支教的模式由于历时过短、志愿者专业性不足,无法给予山村孩子持续性、彻底性的帮助。

  教育公益2.0时代:“互联网+教育”颠覆课堂

  2015年,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战略,各行各业搭上互联网的快车,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一时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而基于“互联网+”战略的教育公益,也迎来了新生。

  “互联网+”时代下,教育公益可以成为什么样子?

  地处四川宜宾大山深处的白云小学是全国14万所小规模学校的典型代表,邹长江老师带着仅有的10个学生坚守在这里。2015年10月,白云小学加入了“互+计划”,一个由互联网教育企业沪江发起的,支持中小学优质网络课程共建共享的教育公益项目。

  基于沪江旗下的在线直播工具CCtalk,“互+计划”为白云小学建立了CCtalk直播教室。通过学校里唯一一台积满了灰尘的台式电脑,一根细细的网线,“互+计划”连接起了白云小学与大山外的世界,也连接起了贫瘠的乡村教育与最新、最快、最优质的教育资源。

  现在,每天中午是白云小学孩子们最期待的时刻,他们围坐在教室里那个磨得发亮的水泥讲台边,聆听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为他们带来的精彩课程。

  在四川省另一座城市广元,也有一群留在山区,渴望学习的农村孩子。

责任编辑:安佳璐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