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一幅对联里的家风

2017年03月04日 09:04:52 浏览量: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郎永强

  回忆孩童年代,那是金色的、多彩的、难忘的,忘不了在稻草堆里捉迷藏的昏天黑地,忘不了扎堆在露天场地看电影的美好时光,忘不了过年时刻才有的舌尖上的幸福记忆,忘不了父母简单而朴实的叮嘱……

  但最让我不能忘怀的是什么?是我家里挂了好多年的那幅对联:“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年幼时对这幅对联真说不上有多深刻的理解,对其所蕴含的意义不甚了了,也不知父亲为何选了它。

  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比较拮据,住房是农场里唯一的一幢两层楼集体宿舍,共9户人家,生活起居都安排在局促的二楼,一楼除用于放置一些农具外,就是几只鸡鸭的天堂了……。

  我一家四口生活在二楼,房间布置得十分简单,不到四十平方米的空间,中间用几张竹片相隔作为“竹墙”,里室有两张床、一大一小两只衣柜,外室则是土灶、脸盆架和一张简单的小四方桌。“竹墙”上便是贴对联的地方。

  那时候,农村过年时不见得每年都会换上新对联。在我记忆里,从小学一直到高中,家里“竹墙”上的这幅对联“占据”了至少有七八年的光景。十四个红底黑色的大字贴在单薄的竹墙上,十分醒目,在这七八年的光阴里几乎天天低头不见抬头见,在我心中的烙印也随着年岁的增长而日渐深刻。

  父亲在部队里当过几年兵后便退伍了,被安排到偏远的农场分场工作。刚上小学的我便随父母亲来到了农场分场。那时候我还不太理解父亲到底是干什么的,只知道他经常带领农场里的农户下地种田,上山种荼树和垦荒,一旦分场里有什么事情发生,父亲一点都不耽搁,马上组织人员处理。母亲是典型的农村妇女,刀子嘴豆腐心,也没有上过学,尽心尽力地为家里的里里外外操劳。

  那时候经常听到母亲对父亲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公家”的事体你管得倒是牢,家里的事体一点也不管。

  有一天傍晚,正在吃晚饭的时候,我家的房门被“咣”的一下推开,农场里的一位农户铁青着脸“闯”了进来,整个房间里顿时充斥着他对父亲的一通“骂声”。父亲不慌不忙,吩咐母亲泡了杯热荼,自己还递出一根香烟,劝他不要急,并慢慢地开导着他。两个人在“烟雾”中一直长谈到深夜……

  原来,在农场建造集体宿舍的时候,建筑工地上堆满了砖头等建筑材料,偶尔也发生过少量材料丢失的事件,父亲总是第一时间就展开查证。个别人心怀鬼胎,上门对父亲进行“言语攻击”,但父亲依旧和风细雨且“照单全收”。为了防止材料再次丢失,父亲经常去值夜班,在周末,年幼的兄弟俩还会屁颠屁颠跟随父亲去工地上值班,每次都在数着苍穹星星的时光里坠入梦乡。

  类似上门来“说理”的事情,屡屡在我家对联面前粉墨登场,一年总要上演那么几回。每次事后母亲也少不了“数落”父亲,跟着你总是吃“苦头”。但父亲总是淡淡地回答:“那怎么弄呢,难道我还每天和别人去吵架呀?这又解决不了问题,只要我没有私心,被说几句就说几句,不要紧的。”

  其实到现在,我也不知道父亲有些时候为什么原因惹上了那些“苦头”的。但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父亲在公事上的原则性惹来了麻烦,但他善于去聆听来自不同的声音,那怕是来者有些不解,亦或是有些恶意。

  如今,虽然家里墙上没有再挂这幅对联,但它早已永远挂在了我的内心深处。

  《论语》有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在我二十多年的工作经历当中,会经常回忆起关于对联的那些往事,也常常鞭策自己,只要是正确的事情,即使有些人不理解、不赞成、不支持,有时还会招致些误会、曲解甚至诽谤、攻击,也需要我们不抱怨、不迁怒、不放弃,继续砥砺前行,踏实工作。这并不是让我们在问题面前绕开走和无原则的让步,其实或许是一种担当精神、责任意识和工作方法的融合,或许会让世间多一些和谐、善意和包容,少一些大动肝火伤及他人,这个道理说起来可能简单,但真正能够做到却又何其之难?这或许也是父亲用心选上这幅对联来警示自己和家人的原因之一吧!(作者单位:杭州市富阳区纪委派驻第四纪检组 )

责任编辑:楼昕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