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形式主义的迎来送往怎么治

2017年06月04日 09:35:37 浏览量: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作者:

  “有些来考察调研的领导不看重迎送,简简单单,双方都轻松;但有些领导还是会在意的,如果规格不够、‘做落了’,留下不好的印象,那就得不偿失了。”一位副县长的担忧,道出许多基层领导干部的“心病”。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表示,由于上级机关在干部考核评价、项目审批等环节具有重要的话语权,对基层干部的影响较大,再加上一些地方、单位的群众监督渠道不畅、效果不佳,导致一些党员干部对群众声音重视不够,对群众负责意识不强,眼睛只盯上面、不看下面。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陶文昭则认为,热衷搞形式主义的迎来送往,说到底是为了趋利避害。有的实际工作没做好,搞“内容不够形式凑”,试图避免处罚,如选好考察“路线”等。有的则想通过提高接待规格,拉关系、混脸熟、套近乎,从而吸引更多资源,巩固自己的权力。

  形式主义的迎来送往,从根本上反映出一些地方、单位纪律规矩意识淡漠,党内政治生活不够严肃。事实上,早在2012年12月4日中央出台的八项规定中就明确“轻车简从、减少陪同”。而在新修订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党纪处分条例》中,也对营造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工作关系有清晰的要求。正是因为有的地方和单位学习不够、领会不深、落实不力,重形式、轻内容的迎来送往、吹吹拍拍等不良现象,才会禁而不止、“奇葩”频现。

  如何刹住形式主义的迎来送往

  迎来送往问题的根子在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除病根还得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做起。

  首先,领导干部要切实带好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国内考察不封路、不设宴、不铺红地毯,近日北京举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不实施机动车单双号限行、不放假,缩短安保封控、交通管制时间“不扰民”,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拒绝形式主义迎来送往的标杆。党员干部必须向核心看齐,严格遵守《准则》所强调的“下基层要接地气,轻车简从”,禁止“在国内考察工作时组织迎送、张贴标语、敲锣打鼓、铺红地毯、举行宴会”等制度规定。党员领导干部要从讲政治守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高度,把形式主义的迎来送往,作为民主生活会的对照检查内容,反躬自省是否提供、接受了这种迎送。

  其次,要在从严监督上下功夫。目前,不少地方已经出台规范接待、调研的相关细则,之所以还存在变了味儿的迎来送往现象,一定程度上和监督的“宽”和“软”分不开。因此,必须从严监督,既加强党内监督,又发挥外部监督作用,发动人民群众、新闻媒体,形成内外结合、上下联动的监督体系。在强化监督的同时,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松。对群众反映的此类问题,一经查实要坚决处理,该约谈的约谈,该诫勉的诫勉,该处分的处分,该在民主生活会上说清楚的说清楚,并及时通报曝光,不搞下不为例和法不责众,保持治理歪风恶习“零容忍”的高压态势。

  再次,对于基层领导干部“接待就是生产力”的错误认识,相关部门和单位还要通过改进考核方式,断绝这种念头。同时,还要公平、合理地用好政策、物力、财力等资源,坚决杜绝“搞形式得好处”的不良现象。

  最后,还要健全制度、创新机制,从源头上进行综合防治。云南省组织系统广泛开展事先不打招呼、边走边看的随机调研,大大压缩形式主义的迎来送往生存空间。不少地方按照《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法规制度精神,加强成本核算、严格审计,严格公务接待范围、标准,形成具体的明细项目,掐住迎来送往“歪风”的经费“命门”。这些富有针对性的举措,都是有益的探索。

责任编辑:马美子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