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上“腾飞”翅膀的村集体
插上“腾飞”翅膀的村集体
2018年04月30日 11:52:04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通讯员 申屠嘉杰
明门居委会位于长兴县城南,属城乡结合部,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居委会毗邻宣杭铁路,雉州大道与长吕公路交叉穿村而过,交通便捷。下辖8个自然村,19个承包组,855户, 2061人,党员45人,党总支下设二个支部、五个党小组。自1993年以来,针对村自身实际,寻找增收渠道,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保值增值新途径,盘活固定资产,就地取财。经历近20年的不断探索、艰苦奋斗,逐渐走出一条自谋发展、盘活资产、增加收入道路,先后投入资金近千万元,征用土地近50亩,建造了门面房、综合楼、标准厂房等约17000平方米。2017年,居民人均收入29800元,集体可用资金达到217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160万元)。
腾飞之路
艰辛起步,借助外力谋发展。1993年,明门居民区两委在面对缺资源、缺政策、缺资金的现状,专门就如何利用地理优势、借助外力发展集体经济进行了反复的讨论和研究,多方筹资20多万元,在三里桥征用了近三亩土地,建造了12间门面房和700多平方的厂房,对外出租,当年就为集体增收3万元。1994年,看准县政府加大对乡镇道路建设的机会,主动与县交通局衔接,与当时的桥梁队合作兴办了一家道路工程公司,这家合作企业为村里创造了近百万元的收入,迈出了壮大集体经济的第一步。
盘活资产,自挖潜力促增收。通过以上两个项目的经营摸索后, 1995年,当时有老板办企业却苦于无厂房和用电设备,村两委班子得知后,化被动为主动,创造条件引进项目资源。经过多次洽谈,挖掘村集体内部资源潜力,和村民们广泛沟通,最终村里向部分较富裕的村民借款作为资本,村集体投资约30万元建造厂房近600平方米,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和设备,租给企业老板。之后又扩建了近500平方米厂房,租给这家企业。既为村里增加了收入,又解决了当地村民的劳动力出路问题。
抓住机遇,自加压力再投资。2002年,原雉城镇工业园区(现画溪街道工业功能区)落户本村,创业的步子迈得更大了。2002年村里又投入了250多万元,征地15亩,建造标准厂房、办公用房等设施用房3600多平方米,用于对外出租;目前这个项目每年为集体创收30多万元。
强化配套,联合投入强实力。随着工业园区的不断扩大,配套设施亟需跟进,居民区于2006年联合部分居民一次性投入近300万元,征地30亩,分三期建造标准厂房、综合楼等16000多平方米,用于园区配套服务,每年为村集体和村民增加收入150多万元,成为村级集体经济壮大的新引擎。
转型提升,滚动开发再创业。近期明门居民区开始结合拆迁安置、重点工程,在规划建设青登元农民社区的同时,提出了发展“沿路”经济思路,将每年的分红收入再转成投资股份,共计投入700多万元建造了8000多平方配套用房,其中居民区集体投入200万元,除了部分用于公共用房外,大部分对外出租,每年又可为村级集体经济增加20多万元的收入。
如今的明门居民区紧紧依托画溪工业功能区的平台优势,深度开发,整合资源,结合征地拆迁、重点工程,大力完善社区建设,着力做好配套设施,继续利用建造厂房、营业房进行对外出租的模式增加集体收入,积极向多元化经济发展,不断创新创业,正在腾飞的道路上越走越广。
责任编辑:邹姗琳- 2018-04-28 从-50到+3000
- 2017-12-20 乡村要变,就这么干
- 2017-12-20 整乡要变,该怎么干?
- 2017-11-28 沈荡镇让基层党建小阵地唱出惠民大戏
- 2017-11-01 鲁家村的“三级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