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要变,就这么干
乡村要变,就这么干
——对换届后新昌县东茗乡后岱山村“裂变”的调查与思考
2017年12月20日 12:02:47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绍兴市委组织部调研室
今年国庆长假,平均每天500人次的客流,涌进新昌县东茗乡后岱山村。村支书王国洋戴着耳麦,激情高昂地解说了8天,“导游书记”嗓子沙哑了。后岱山村从来没有这样热闹过,这段时间,村里已先后接待了各类“观摩团”31批、381人次。常年在外的乡贤,隔三岔五回来了;山下的发达乡镇、先进村庄,组团上山学习来了;临安等地的基层干部,网上慕名包车参观来了。
后岱山村,这个今年换届前还被人嗤之以鼻、避而远之的全乡环境最差村、全乡信访第一村、全县挂名无星级村和软弱落后村,为何突然之间就成了“网红村”?原因只有一个:后岱山变了!那个曾被贴着“脏、乱、差、违、访”标签的村子不见了,“污点”变成了“亮点”。“以前,村里破破落落、邋里邋遢。现在老家终于变了,每天都在变化。小巷小弄,小沟小渠,犹如蒙尘的姑娘,洗了一把脸,又变得清爽清新。以后,要常回家看看。”一位后岱山村外嫁女在日记“变化中的老家”里写道。
后岱山村惊人逆转的秘诀在哪里?带着这个问题,近日绍兴市委组织部调研室和新昌县委组织部来到后岱山村开展蹲点调研。调研发现,这个过去一度沉寂没落的山乡穷村,今年在新班子带领下,乘着绍兴农村“五星达标、3A争创”活动的东风,在短短不到3个月时间里,经历了一场由内而外的链式“裂变”,变出了翻天覆地的“后岱山速度”,也变出了软弱落后村“凤凰涅槃”的新路子。
不羡不妒我要“变”
“一个梦,一条心,一根筋,一股劲!”
软弱落后村能不能打赢“翻身仗”,后来居上实现变化发展?要看这个村想不想变,更要看新班子想不想变。
调研中我们发现,后岱山村老百姓“看样”对比求变心切。
“我们村有449户、1067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原来是一个乡政府所在地,是远近闻名的样板村。”后岱山村村委主任梁伟良告诉我们,以前村里书记、村长疏于村务,有时还跟风打麻将,被老百姓戏称“茶叶书记”“麻将村长”,村子发展一落千丈。一路之隔的下岩贝村,原先比后岱山村还落后,这几年抓住乡村全域旅游有利时机,依靠穿岩十九峰风光资源,率先成为美丽乡村示范村。望着一车车游客从自己村口经过,在强烈的落差感中,后岱山人睡不着了,他们做梦都盼着一个字:变!乡里也希望后岱山村能来个“大翻身”。
东茗乡党委副书记张靓说:“抓基层党建全域提升,发展乡村全域旅游,都需要串点成线,下活‘一盘棋’。后岱山村是全乡工作布局中的重要节点之一,急需一位有思路、善作为、能担当的‘领头羊’来带动发展。”
在乡政府的多次动员下,今年3月27日换届选举时,乡贤王国洋当选新一届后岱山村党支部书记。“多少人从小想干一番事业,但有的人拿自己的时间去见证别人的梦想,自己却不敢去尝试。”新支书带着“改变后岱山”的梦想回村。
上任那天,他在记事本上写下“四个一”:一个梦,一条心,一根筋,一股劲。“我有一个岱山梦:让后岱山重新找回后岱山,让外出的乡贤愿回后岱山。我是为改变后岱山而来的。”王国洋反复向我们说。在王国洋的影响下,新班子与换届前相比,精神面貌有了很大变化,大家一门心思憋足了劲想要改变。“替老百姓做事,必须好好听听老百姓在想什么。现在,老百姓都想让村里变得好起来,那我们就不能无动于衷。”座谈中,村干部们纷纷表示。这种强烈的求变意愿,是乡村裂变之“源”,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最大动力。干群一心想要变,乡村就有了蓄势待发的坚实基础。
新班子要善于主动去了解一个个想变、求变的心理,准确果断地把它们抓住、拧紧,形成统一的、高涨的民意共识,并最终点燃成“一团火”。一个好班子、一位好书记,首先要有这样的意识、这样的能力。
不等不靠就是干
“一想二干三成功,一等二看三落空。干、干、干!”
农村基层群众,不认说只认干。新班子要获得村民支持,说一千道一万,两横一竖就是干。
后岱山村曾经是“许三多”,有许多破倒屋、有许多违章建筑、有许多乱堆乱放,以前谁也不敢捅这个马蜂窝。“王国洋回来当书记,是外面生意做累了,想放松放松。”开始时,村里流言蜚语不少,王国洋明白,村民都在观望。新班子要想马上站稳脚跟、树起威信,不能空等上级给政策、给定位、给资金,只有先干了再说。
后岱山村基础薄弱,情况复杂,干要先找到突破口。新班子充分考虑后认为,村中央两口池塘被污染多年,村民强烈期盼改变,先拿它们“开刀”,工作见效最快。开工前,王国洋和其他8位村干部集体与村民“约法三章”:不参与承包工程、不照顾亲戚熟人、不乱开人情口子。
5月9日,池塘边响起机器声,污水很快被一抽而空。10天“苦战”后,池塘里喷泉转起来了,池水又活起来了,鱼儿又游起来了,新班子“首仗”告捷,让人刮目相看。5月26日,县里一位领导到后岱山村督查环境卫生整治,当时村里面貌还没有整体改变,王国洋拍着胸脯承诺:“给我们两个月时间,一定让您看到后岱山大变样。”
当天晚上,他在记事本上这样写道:“时间不能等,新班子不许等。一想二干三成功,一等二看三落空。干、干、干!”干就要敢啃“硬骨头”,必须向角角落落的破倒屋、违建房“开炮”。6月4日,王国洋带队到城南乡丁龙村、任家村和羽林街道大联村等3个先进村马不停蹄学习“取经”,回来后立即召集班子一个个谈感受、谈思路。
7月4日至7月24日,后岱山村开始环境整治攻坚战,短短20天全村共拆除大小房屋148户,建筑面积4200多平方米,攻坚战打出了气势、打出了变化、打出了名声。干更要紧锣密鼓趁势而上。紧接着,王国洋和干部群众把拆后腾出的空地改造成了38个大大小小的美丽花园,建成了布袋木偶戏文化广场,就地取材打造了一批景观小品……那段时间,王国洋就像“拼命三郎”,每天早上5点多从县城出发,晚上9点多后才回到县城。村里没有多少钱,上级没拨一分钱,他自己先垫了一部分,又想办法欠着一部分。其他村干部跟着王国洋,也是没日没夜地一起干着。农村工作,就是一个“干”。只有肯干、敢干、会干,干出变化来,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新班子不能“骑驴看唱本”,走着瞧、等着干。要不等不靠,从群众呼声最高、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瞄着准星苦干实干。要立说立干,干出决心、干出速度、干出气势;要大干特干,干出状态、干出效果、干出形象。只有憋着劲儿埋头干,乡村振兴才能勃发出强大的裂变之“力”。
不急不躁多“走心”
“有了老党员支持,广播重新响起来,信箱自己挂出来。”
怎样才能有效打开工作局面,是换届后新班子需要面对的问题。
后岱山村新班子有自己的一套“法宝”。他们把村里的老党员当成宝。“老党员是后岱山村过去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他们就是我们开展工作的最大靠山。”王国洋说,后岱山村33名党员,绝大多数是老党员,抓住了老党员,就抓住了关键。上任后,他挨家挨户逐一拜访这些老党员,认真听取他们对村庄发展的意见。有的老党员希望新班子以和为贵,步调一致;有的老党员建议新班子先清理债权债务、严禁乱砍乱伐、修筑环村公路,烧好这“三把火”;有的告诫新班子要及时公开村务,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
老党员们热情高涨,成了新班子顺利开展工作的重要依靠力量。下一步,怎么把村两委的声音传出去,怎么把老百姓的心声收上来?新班子坚持不搞“关门主义”。他们听从老党员的建议,用了一个“土”办法,让后岱山已经30多年没有出过声的广播重新响起来。
3月27日,王国洋首播“书记之声”进行“任职演说”:我为什么而来,我想做什么事?从那以后,“书记之声”每天都会准时响起,头条介绍村务,接着进行点评,最后点名表扬。用广播发动群众,用广播调动群众积极性,用广播凝聚全村正能量,这个被别的村 “嫌弃”了多年的“土”办法,在后岱山村居然被用“活”了。老百姓的注意力都被广播吸引了过来,新班子开展工作比以前顺了许多。“我腿脚不便,但现在不用到村委宣传窗去看,每天也能听到村里的事情,心里舒坦多了。”一位村民说
。6月28日,王国洋又用了一个“老”方法,在村委大楼前亲手挂出“书记信箱”。挂个信箱不是什么新办法,很多村子都有信箱,但却积满了灰尘成了摆设。在后岱山村,信箱成了“心箱”,是新班子了解民意、改进工作的又一个“法宝”。
到目前,王国洋的“书记信箱”已收到村民来信30多封。一位署名“雁”的村民在信上对王国洋说:“你上任后辛勤付出,让村里有了很大变化。但记恨你的人也不少,希望不必计较,继续加油努力!”很多来信,字虽然写的不算漂亮,但一字一句都是老百姓的心声。
依靠这些“土”方法,民情村情互通起来了,民心民意凝聚起来了,王国洋和新班子的干事底气更足了。
新班子要干出新作为,不能像“无头苍蝇”那样盲干、蛮干,做好群众工作很重要。做群众工作,慢不得但又急不得,必须讲究“套路”,有“方法论”。要勤“走村”常“入户”,多“走心”讲感情;要抓住“关键群体”,善于借力使力,做到“四两拨千斤”;要摸准群众“口味”,“就地取材”想方法、找办法。乡村有了裂变之“法”,就有了振兴发展的“阿基米德支点”。
不推不拖齐上阵
“四个100%非常难得,大家的劲头终于都往一处使了!”
村里的事,说到底也是村民的事、大家的事。只有人人参与进来一起干,才能推动村子更快更好发展。
据了解,后岱山村环境整治攻坚战实现了四个100%,即100%自愿拆、100%自己拆、100%拆后利用,还有38个大小花园100%被“领养”。这四个100%是怎么做到的?
调研中我们发现,从一开始,后岱山新班子就始终冲在最前面。“我们不带头,有什么资格让老百姓配合?”为了带动大家干起来,王国洋二话没说,第一个站出来先把自家的老台门拆了。随后,支委王庆仁也把自己家里建了20多年的大围墙主动跟着拆了。7月4日环境整治攻坚战首日,全村一下子就拆了23户。当天,王国洋最强烈的感受是,自身硬、带好头,事情就好办。
自从当了村支书,王国洋的汽车后备箱里就多了“新三样”,一副手套、一双雨靴、一只垃圾桶,只要看到地上有垃圾,他总是第一个迎上去捡。这个时候,党员、村民代表都一个个站了出来。83岁的老党员刘华驹,为了支持环境整治,第一个主动把有土地使用证的辅房给拆了。乡贤吴贤昌也是党员,听说新班子想干事、会干事、敢干事,主动打来电话:“我的老房子不管有没有证,先拆我的!”
78岁的老党员王生波第一个主动“领养”花园:“我年纪大了,拆拆搬搬干不了,我一定把这些花草照顾好!”“我是妇女,别的干不了,既然‘领养’了花园,就得负起责来。”丈夫过世第二天,村民代表王海燕还不忘给3个小花园浇水,让全村人非常感动。关键时刻,老百姓也都纷纷自发地参与进来。
村民吴碧安一开始坚决不肯配合整治,看到别人屋前屋后都变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3天后他转变思想,主动拆移了自家的水槽和洗衣板。“现在村里环境越来越好,苍蝇也越来越少,今年苍蝇贴卖不动了。但只要村子好起来,这点损失不算什么。”小店主王仁燕说。
调研中我们了解,13位花园“领养人”,既有党员干部,也有普通村民,正是有了他们悉心照料,高温天里一个个花园依然繁花似锦。现在的后岱山村,大家的心思都在干事上,都在村子的建设发展上,村里矛盾少了,今年还没有发生过一起上访事件。后岱山人用这些实际行动,兑现了曾经向县领导许下的承诺。
新班子想要干事、干成事,除了自身带好头,更要发挥好群众主体作用,把老百姓的力量凝聚起来。要通过党员干部带头示范,舆论正能量引领,前后变化对比推动,让那些原先有反对意见、逃避想法、观望心态的群众,心甘情愿主动跟上干、一起干。只有党员、干部、群众三股力量合而为一、同向发力、同频共振,乡村振兴才能形成澎湃的裂变之“势”。
不骄不馁谋长远
“让村子变样,让村民致富,让后岱山成为东茗的标杆!”
村里好不好,关键是要让每家每户都说好;村子富不富,归根到底是每家每户都富起来。
对于后岱山的变化,很多村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有村民这样表扬新班子:“书记村长决心大,两委人员劲头大,广播宣传力度大,干群团结力量大,环境整治变化大。”邻近的沙溪镇董村村党总支书记带着村里60位拆迁“钉子户”,到后岱山村专门进行“现场教学”。但在变化和成绩面前,王国洋和新班子没有骄傲,他们清醒地认识到,拆拆、扫扫、种种,谁都可以学,谁都能够做,只有把人气变成财气,尽快发展经济,实现村强民富,才是真变化。
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后岱山村致富有思路,他们奔着“五星达标”、建设美丽乡村这个目标,把后岱山的出路放在东茗乡“两岩两山两坑”全域旅游布局中去考虑,达成了“游在岱山、吃在岱山、住在岱山”的发展共识。他们摸索着新的发展模式,决定成立乡村旅游发展股份公司,由村里控股51%,其余49%的股份吸纳村民参与,统一经营特色农副产品,合力开发民宿经济,共同提高经营性收入。
同时“后岱山文化”也被重新激活了。王国洋说,无论是一个团队,还是一个村庄,都少不了精神文化这个灵魂。为此,村里专门请来新昌布袋木偶戏“非遗”传承人、60多岁的乡贤王秋芹,让她担任后岱山的“文化专员”。经过王秋芹的精心规划,村里的乌石巷弄更敞亮了,古井边台门里热闹起来了,布袋木偶戏和民间绍剧又“活”了。这让后岱山有了新内涵,乡村旅游有了文化支撑。
不仅如此,后岱山村被新班子“经营”了起来。“经营”离不开“推销”,王国洋带领新班子不遗余力“推销”村庄、集聚人气,上任以来先后组织开展了“薯我最美”迷你红薯节等22场活动。他还把后岱山的每一个变化、每一项活动,都及时通过微信晒出来、传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
后岱山村没有钱、很缺钱,但王国洋有独特的“经营”理念:不能等钱干事,更不能没有钱就不干事,只要把环境搞好、把路铺好、把资源挖掘好,民风好了、村子美了、乡愁留住了,就一定会有资金、项目找上门来。对于未来,王国洋信心满满:“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岱山赶上了新时代、好时代!10月份要抓紧把公司办起来。只要搭好‘梦想舞台’,谁当书记都一样。”
调研结束时,王国洋站在村口的骏马图前,说出了新班子的“野心”:明年,后岱山还要争创“3A”,更要当东茗乡的标杆!乡村要变化,有千条路万条路,关键要把群众带上致富路,把村子引上康庄路。乡村要振兴,不会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步到位。
新班子不能贪图“政绩”,更不能畏难苟安,要用长远眼光谋发展,用“望远镜”看未来。要坚持党建引领,以乡土情怀、全域格局、经营理念,用心建设乡村、全面振兴乡村。要一个目标干到底,一仗接着一仗打,一届接着一届干,最终让乡村结出裂变之“果”,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加美好。
责任编辑:徐曼丽